文档介绍:突出关键 整合资源
主动推进息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息县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基础情况
息县在河南省南部, 大别山北麓。 全县辖20个乡镇, 335个行政村, , 总面积1836平方公里, 138万亩耕地, 淮河干流横穿县境, 淮河以南为波状起伏缓丘垄岗, %, 淮河以北为冲积湖平原, %。 息县是省定扶贫开发关键县, 共17个扶贫开发关键乡(镇), 103个扶贫开发关键村, 截止, 已完成23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建设, , 。 息县地处淮河上游, 是自然灾难频繁发生区域, 从息县情况看, 扶贫开发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其贫困原因: 一是贫困人口数量多。 到底, 。 这部分人口关键分面在淮南丘陵垄岗区、 沿淮低洼易涝区、 平原贫困区。 这些地方地域偏僻, 资源贫乏, 自然条件恶劣, 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短期内脱贫难度极大。 另外, 。 这些人口, 因为处理温饱标准低, 农民无积累, 发展生产还有困难, 缺乏抵御自然灾难和突发事件能力, 稍遇天灾人祸就会重新返贫; 二是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微弱, 抗灾能力差, 旱不能灌, 涝不能排, 旱涝保收面积太少, 群众收入低,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老化, 农业抗御自然灾难能力差。 尤其是在我县淮南垄岗区西石龙电灌站和中小型水库维修配套任务十分艰巨; 三是交通条件差, 部分乡村交通十分闭塞, 不少地方通公路标准低, 晴通雨阻; 四是教育设施落后, 部分贫困乡村中小学校舍年久失修, 校舍陈旧, 达不到应有教学设施标准。 另外电力、 通讯、 文化、 医疗卫生、 广播等方面条件较差; 五是工业企业生产微弱, 致使全县财政收入低入; 六是引进外资办企业仍然艰苦。 这些原因不仅极大地限制了县域经济发展, 也使息县部分贫困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也给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二、 扶贫开发项目完成情况
, 在省、 市扶贫部门具体指导下, 息县县委、 县政府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方针、 政策, 以扶贫开发统揽全县农村工作全局, 根据建设社会主新农村总体要求, 坚持“集中连片, 关键突破, 示范带动, 整村推进
”标准。 以创新机制, 竞争开发, 突出农民主体地位, 充足尊重农民意愿, 调动广大农民参与主动性, 以整村推进为手段, 整合各类资金, 加大投入力度; 以扶贫资金投入为引导直接拉动群众出资, 确保整村推进各项工程按时、 高标准建成。 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 间接拉动社会对农村投资, 以争先创优为目标, 强化乡村干部职责, 增强广大干部加紧整村推进工作决心和信心。 经过竞争开发, 在全县还有86个扶贫开发关键村中, 择优筛选6个扶贫整村推进村。 截止到12月上旬, 扶贫项目建设任务全部完成, 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了检验验收, 经检验验收全部工程质量全部合格。 , ,, ,%, 累计完成整村推进村23个, 其中: 完成6个, %。
三、 扶贫开发关键做法
1、 加强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