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课题说明书.doc

格式:doc   大小:77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课题说明书.doc

上传人:cxmckate6 2020/12/29 文件大小:77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课题说明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制备氧气(课时1)
制备氧气
教学设计
:罗开敏
年级:2013级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容。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种气体的制取,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本教学设计为此课题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容,容主要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氧气,在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用到催化剂,这里介绍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另外通过对比化合反应提出了分解反应的概念。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的性质”等,对氧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如何得到氧气,特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深入的认识。
2、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对科学探究已有一些体验。在本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后加以表达和交流,得出相关的结论。
【教学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收集方法、检验、仪器装置及操作注意事项。
(2)能说出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1)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初步学习实验探究过程。
(2)通过“思考与交流”、“问题探究”等活动,增强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1)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重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品】
1.仪器: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试管夹、单孔橡胶塞、集气瓶、火柴、棉花、水槽、玻璃片、玻璃导管、胶皮管、
2.药品:高锰酸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引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看一下大家语文学的怎么样?唐代诗人商隐在《无题》中用哪一句诗来表达了坚贞的爱情?
【图片展示】那我们来看看燃烧着的蜡烛
【提问】蜡烛可以燃烧是因为有什么呀?
【联系生活】氧气可以助燃,那么氧气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应用呢?
氧气有着广泛的用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那么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习和探究这个问题。
回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回答:有氧气
认真思考,回答: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金属切割、燃烧等。
用古诗和图片引课,容易激学生学习兴趣,也让同学们明白化学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科也有紧密联系。
学会发现生活中的化学,化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氧气的制备(自然界、工业)
自然界获得氧气
【提出问题】
1、自然界是如何获得氧气?
解释: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