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000000
食用色素微胶囊技术
为什么色素需要微胶囊化?
许多色素是油溶性的,且稳定性差
特别是天然色素对光、热、氧及酸碱十
分敏感,容易引起褪色或变色。
通过微胶囊化,可避免环境因素引
起的色素的变化,也能提高油溶性色素
的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分散性
微胶囊是一种怎样的新技术?
如何发挥作用?
(一)微胶囊技术的基本概念
微胶囊化技术:指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包
埋在微小而密封的胶囊中,使其只有在特定
条件下才会以控制速率释放的技术。
其中,被包埋的物质称为心材,包括香
精香料、酸化剂、甜味剂、色素、脂类、维
生素、矿物质、酶、微生物、气体以及其它
各种饲料添加剂。
包埋心材实现微囊胶化的物质称为壁材。
(一)微胶囊技术的基本概念
常用壁材
碳水化合物变性淀粉、麦芽糊精、玉米糖浆、环糊精、蔗糖、
乳糖、茁霉多糖、纤维素、胶体、葡聚糖
蛋白质明胶、大豆蛋白、乳清蛋白:酪蛋白酸钠、谷蛋白、
肽、麦醇溶蛋白、血红蛋白、鸡蛋清蛋白
脂类
石蜡、蜂蜡、哽脂酸甘油三酯、单甘酯、甘油二酯、
油、脂肪、氢化油、卵礎脂
(一)微胶囊技术的基本概念
微胶囊的颗粒直径范围在零点几微米至几千微
米之间,一般为5~200m,囊壁厚度05~
150μm,壳通常占微胶囊总质量的05%~30%,
活性组分的包覆率在25%~95%。
不同的方法制备的微胶囊大小是不同的
微胶囊化方法
颗粒直径尺寸范围/m
喷雾干燥
20~150
空气悬浮包衣
50~10000
单/复凝聚
~1
纳米微胶囊技术
(一)微胶囊技术的基本概念
单核微胶囊
复合微胶囊
多核微胶囊
双壁微胶囊
多核无定形微胶囊
微胶囊结构
(二)微胶囊化的功能
降低挥发性
ooo
掩蔽不良气味
隔离活性成分控制芯材释放
改变物料的存在状态、质量、体积
提高物质的稳定性
(三)微胶囊化方法
化学法:主要利用单体小分子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或
膜材料并将芯材包覆,常使用的是界面聚合法和原位聚合法。
物理法:物理法是利用物理和机械原理的方法制备微胶囊
主要有空气悬浮法、喷雾干燥法、真空蒸发沉积法和包结络合
法等。
物理化学法:通过改变条件(温度、pH值加入电解质等)使
溶解状态的成膜材料从溶液中聚沉出来并将芯材包覆形成微胶
囊具体有凝聚法、油相分离法、干燥浴法、熔化分散冷凝法
等。分为囊心物的分散、囊材的加入、囊材的沉积和囊材的固
化4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