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助一”帮扶工作总结近几年来,xx 镇组织机关干部、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妇女干部、民兵骨干。与重点帮抚对象挂钩结对,通过生产扶持、技术支持、经济救助等形式,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政府一时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探索出一条帮抚工作社会化的新路子,受到各族群众的普遍好评。由于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而帮抚对象的实际生活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上升缓慢。帮抚对象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政府给予的定期补助费或抚恤金。我国目前的抚恤补助标准,与一般群众的可支配收入相比差距很大,与经济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形势不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中央财政不可能有更多的投入来提高帮抚对象的补助标准。那么,要搞好帮抚工作,要想逐步提高帮抚对象的经济收入,使他们彻底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就必须走社会化之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变革,而帮抚工作的改革明显滞后,引发了新的矛盾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以“伤、病、残、老、弱”为主体的重点帮抚对象,自我保障、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减弱,甚至丧失; 二是受经济利益格局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帮抚工作的财政投入、政策落实受到冲击;三是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改革, 而帮抚工作改革进程缓慢,引发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帮抚工作社会化程度低,由国家统包统管,保障范围窄,标准低,机制不灵活。因此,要想搞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帮抚工作,就必须改革传统的帮抚工作机制,在国家保障的基础上,推进帮抚工作社会化。“一助一”活动的做法: “一助一”扶帮志愿服务活动,坚持“政府主导、民政牵头、社会参与”的指导思想,组织和发动一个部门、一个组织或者一名党员干部、一名团员青年、一名妇女,与一名重点帮抚对象挂钩结对,由帮扶单位或帮扶人结合自身实际,挖掘自身潜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帮抚对象解决生产生活中困难,扶持他们走上小康之路。“一助一”的帮扶对象是重点帮抚对象中的贫困户和孤老户、大重病患者家庭。具体做法是:(一) 签订一份协议让帮扶人和被帮扶的重点帮抚对象签订一份帮扶协议书,明确帮扶的内容、时间、项目、目标和要求。各部门层层分解任务,组织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妇女到帮抚对象家庭访贫问苦,开展“认穷亲”活动,举行结对帮扶协议书签字仪式, 张榜公布结对人员名单。(二) 叫响两句口号为了形成浓烈的帮扶氛围,全镇提出了饮水思源一助一, 扶帮致富心连心”的响亮口号,利用电台、电视台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大造“一助一”活动的社会舆论,号召社会各界自觉参与。镇党委书记和镇(区)长及常委一班人带头认穷亲, 和帮抚对象结对帮扶,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应。(三) 抓住三个重点“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是重点帮抚对象脱贫致富的拦路虎,镇党委、镇政府紧紧抓住这些突出问题,将其列入为民办实事的内容。(四) 确保四个到位在“一助一”活动中,我们紧紧围绕“理清一条脱贫思路,开发一个致富项目,传授一门实用技术,解决一些启动资金”的工作思路,把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户施策、一户一策的开发型扶贫上,确保四个到位,即:扶志,教育到位;扶技,辅导到位;扶资,经费到位;扶力,助耕到位。做到结对一户,帮扶一户,致富一户,一包到底。对生活上依赖救济、缺乏致富信心的帮抚对象,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对有一定技能、有劳动能力的帮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