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玦县底洞初级中学校发展规划.docx

格式:docx   大小:56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玦县底洞初级中学校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sssmppp 2021/1/1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玦县底洞初级中学校发展规划.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玦县底洞初级中学校发展规划
(2011——2015)
第一部分 基本情况
一、学校基本情况
琪县底洞初级中学校简称底洞中学,学校坐落在琪县底洞镇普新 村与圣浦社区接壤处,占地约21亩,属琪县教育局直管单设初级中 学校。目前(2010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编制63名,正式教职工60 名,教学班级18个,全校学生约1200人,主要招收底洞一小片区小 学毕业生源,兼招部分底洞二小、三小、玉和、下罗、兴文周家等等 学生。
学校有教学大楼一幢,综合楼一幢,女生住宿楼两幢,老教学楼 一幢(现改做临时男生住宿),有教师住宿楼两幢(其中一幢为危房), 正在争取立项修建学校男生宿舍楼、学生食堂,学校现运动场地仅为 约2000平方米的三合土坝子,其中部分已用水泥硬化,但时间已很 久,总体情况极差,学校校舍建筑面积与运动场地严重不足。
学校已建成班班通多媒体,属全县第一校。学校有初中理化生实 验室,能完成基本的分组实验。学校建有远程教育模式三全套设备, 有图书近20000册。
安全上,学校有封闭全校园区的围墙,设上校门(正校门)与下 校门两个进出校通道,学校与公安机关联建校园警备室,设有两名专 职保安兼职门卫。
学校荣誉:先后荣获四川省绿色学校、宜宾市校风示范学校、市 卫生先进学校、市文明单位、宜宾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宜宾市中小 学校本研修先进单位、宜宾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 发展优势
生源好:近年来,学校坚持“质量立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领导的肯定,包括县城巡场镇在内的县内许 多乡镇的学生均想到我校学****邻近兴文县的部分学生也纷纷想到我 校就读,学校生源良好。
领导重视:琪县的教育得到了县、局、镇各级的高度重视与 正确领导,目标明确。
优秀传统:学校有多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团结协作,乐于 奉献,努力工作,积极进取,有极强的集体荣誉感有责任感。
三、 存在的问题
1、 优秀生源不够稳定。城乡教育存在差别,教育市场竞争激烈, 家长对优质教育愈渐迫切,义务教育的不平等性更加突岀,乡镇教育 发展步履畏艰。
2、 教师学科配置不够合理,教师队伍不稳定。多年来教师调岀 调入频繁,部分学科缺少专业对口教师,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学校环境较差,大小硬件建设薄弱。学校运动场地严重不足, 学校七百余名住校学生没有合格的学生伙食团,男女生住宿严重不 足,教学与教辅用房也不够。
4、 部分老师进取精神不够。
第二部分背景、
理念与总体目标
家庭与社会更加重视教育,关注孩子的学业与成绩,重视孩子成 长与成才,但同时,社会环境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大, 留守儿童不断增多,家庭教育与经济发展不能同步,总体环境不利于
孩子健康成长。
二、校训与理念
校训(试行):尚公守信 敏学践行。
教育理念: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三、总体目标:
目标方向:坚持“质量立校”,用爱心做教育,办老百姓满意的 学校。
育人目标:重视培养学生健康、文明、自信;培养学生关爱社会, 关心他人,乐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有特长,能创新,适应竞争。
管理目标:严格要求、关爱师生,以校为家,爱生如子。
师资目标:坚持“终生学****的理念,提高师资队伍水平,贯彻 科研兴校的方针。
规模目标:拟合并现底二小初中与底三小初中,建成学生1500 人(其中住校学生800名),教学班级27个,在职教师82人的单设初 级屮学校。
第三部分分项目标及措施
一、教学工作
总体目标
坚定不移地走“质量立校”之路,办老白姓满意的学校,进一步 打造“质量金牌”学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优秀,进一步扩大学校的 社会影响力,逐步形成有体育特色、艺术特色的人文教育特色学校。
具体措施一
(1)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定期进行校内学科质量抽测;
(2) 创建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为突破口,发挥集体的力量完善学 科资源库;整合校本课程资源。
(3) 落实学****常规,加强学法指导,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br****惯。
(4)加大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强化精细化管理力度,加强过程
管理,落实教学例会与教学专项检查制度,积极开展教师“课堂教学
大比武”、“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示范课活动。
(5)严格落实《中小学优秀生巩固实施意见》,加大优秀生培养 和后进生转化力度。
具体措施二
(1) 结合先进的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 课程,整合校本资源开发成果。
(2) 开展“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活动,深入研究学 法、教法,形成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3)加强有关信息技术的课题实验,召开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整
合经验交流会。
(4)严格落实奖学金制度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制度,积极开展优
秀辅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