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万州区小周镇人民政府.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万州区小周镇人民政府.doc

上传人:陈潇睡不醒 2021/1/2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万州区小周镇人民政府.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万州区小周镇人民政府
关于《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万州区国土局 :
小周镇属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易发区之一,2010年经上级部门认可的地质灾害点6处,其中列入市、区监控的重要灾害危险点6处。全年的地灾工作在有关单位的指导下,在熊家国土所的配合下,圆满完成,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健全管理机构。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由镇长张光禄任组长,政府分管领导任卫红任付组长,党政办、村环所,财政、民政、各村6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指挥、部署协调和巡查指导,并将职责任务分配到成员单位,实行防灾减灾领导责任制。
  (二)、防灾预案编制情况。我镇每年在汛前都认真组织编制了《防灾预案》,经党委、政府批准后,下发到各村执行。对发现的各类地质灾害危险点,填发“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发放到责任单位和负责人。填发“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让他们明白面对险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撤离转移路线。
  (三)、开展科普宣传。每年利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
”、“12·4法制日”宣传,通过组织咨询服务队伍上街提供咨询服务,到乡村农户家中发送科普资料,出动宣传车到村、组进行巡回宣传,悬挂、张贴、刷写大型宣传标语和宣传图画等,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让群众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率。
  (四)、加强业务培训。我镇每年分别举办两次以地质灾害监测员,村分管负责人和业务骨干,有关地质灾害的知识培训。
  (五)、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以监测员工作人员为骨干、基层党员干部为主体,按照上级的要求,镇、村具体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工作。全镇已建立群测群防监测网6处,地质灾害定点监测6处,镇村两级的监测人员达7人。
  (六)、加强巡查排查。每年汛前,组织工作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排查。对发现的灾害危险点加强监控,并根据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进入汛期后,镇村监测点24小时有人值班,并组织地质灾害巡查组和应急抢险小组,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防治指导和抢险救灾。
  (七)、健全规章制度。先后拟制定实施八项制度,即:地质灾害防治汛期值班制度、地质灾害险情速报制度、汛期危险点巡查制度、异变危险点应急调查制度、监测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监测资料汇编上报制度、地质灾害预防预报、预警告示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奖罚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职责明确、奖罚分明。
  二、存在问题
  (一)、少数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认识不足。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即使是汛期结束,山体内还涵养着大量水分,容易造成已经开裂失稳的山体继续下滑的可能。由于一般群众主观上认为,汛期过后不会发生什么地质灾害。正是这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二)、原来的农民建房缺乏科学知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民认为建房背靠“大山”是有靠山之说。加上国家严格土地管理,为了减少宅基地占用耕地,一些农民便往山边建房,而在清基时处理不当,切坡角度过大,留下了地质灾害隐患。
  (三)、地质灾害治理资金不足。我镇地质灾害隐患点涉及范围大,所需投入的治理资金比较多。一方面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