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文档名称:

芜湖市情.doc

格式:doc   大小:96KB   页数:5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芜湖市情.doc

上传人:莫欺少年穷 2021/1/3 文件大小:9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芜湖市情.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芜湖市域面积5988平方公里,,、,下辖无为、芜湖、繁昌、南陵4县和镜湖、弋江、鸠江、三山4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 芜湖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6摄氏度,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年降雨量1200毫米,无霜期每年达219-240天。 芜湖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呈不规则长条状。地貌类型多样,平原丘陵皆备,河湖水网密布,青弋江、水阳江、漳河贯穿境内,黑沙湖、龙窝湖、奎湖散布其间。全市土地面积5988平方公里,其中,。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中心地理座标为东经119度21分、北纬31度20分。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长江自城西南向东北缓缓流过,青弋江自东南向西北,穿城而过,汇入长江。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皖江(即长江)与青弋江的交汇口。 芜湖古称鸠兹,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2500年。汉武帝元封二年,即公元前109年,因多湖泊、芜藻而名芜湖。古代芜湖得两江交汇(长江、青弋江)、舟楫之利,农业、手工业、商业比较发达。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织造尚淞江、浆染尚芜湖”,当时成为全国印染中心。清代由于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湖北宜昌、安徽芜湖、浙江温州、广东北海四处添开通商口岸,后增加四川重庆),使芜湖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近代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和全国四大米市之一。2010年,,比
%,总量位居全省十七个省辖市第二位,增幅居第一位,“十一五”%,总量由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全省第10位上升到第2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294美元,居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第3位。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53︰︰︰,工业化率由“十五”%%。,%,“十一五”%。2010年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40多亿元。长江中路南段高架桥、神山路跨扁担河桥、袁泽桥西幅桥和北京中路拓宽改造等工程建成通车。205国道等路面改善工程完工,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34公里。新建、改造了220千伏供电线路19条。大力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整治了滨江南路等11条道路架空杆线,改造了44个老旧居民小区、60万平方米棚户区和北京路、利民路等沿街立面,新增赭山公园、中央公园等处绿化面积480万平方米。 2010年我市新增民办教育机构43个。弋矶山医院、市二院、市四院门诊住院楼投入使用,新增病床1500张。市中医院门诊医技住院楼主体封顶。建成1个标准化镇卫生院、244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徽商博物馆建成开馆。成功承办了中央电视台“芜湖月·中华情”中秋晚会、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教育总决赛、首届全国大学生空手道锦标赛。我市运动健儿再创佳绩,在广州亚运会上获得2块金牌1块铜牌,在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上夺得总分第二名。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00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7410元,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全力推动经济发展。 “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7%;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3%,为改革开放以来增幅最高时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3%,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均跃居全省第二位。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三个支柱产业不断壮大,高端装备、光电光伏、新材料、智能家电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服务外包、旅游五个现代服务业竞相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成长。“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1。8%,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持续下降。
  ———持续推进自主创新。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出台1号文件推进自主创新,制定实施28个配套文件,形成了奇瑞、海螺、新兴铸管、美的、方特等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速度快的龙头企业。积极实施“小巨人”培育计划,新增上市公司6家。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大力实施产业振兴千名人才计划,一大批高层次领军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在我市创新、创业、发展。五年累计申请专利17494件,授权专利7751件,年均分别增长93。7%、76。5%,我市被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去年,市委、市政府以1号文件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芜申运河、青弋江分洪道等一批重大项目获批建设。城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