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城镇道路工程(1).doc

格式:doc   大小:365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城镇道路工程(1).doc

上传人:wxc6688 2021/1/3 文件大小:3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城镇道路工程(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1章         市政公用工程技术
    1K410000
    1K411000  城镇道路工程
一、考纲要求
    ★★1K411000城镇道路工程
    ★★★1K411010城镇道路工程结构与材料
    1.1K411011掌握城镇道路分类与分级
    2.1K411012掌握沥青路面结构组成特点
    3. 1K411013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特点
    4.1K411014熟悉沥青混合料组成与材料
    5.1K411015了解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应用
二、课程内容
    1K411000城镇道路工程
    1K411010城镇道路工程结构与材料
    1K411011  掌握城镇道路分类与分级
    本条文介绍了城镇道路的分类和分级,常规的城镇道路路面等级和面层的类型。
一、城镇道路分类
    (一)城镇道路的功能是综合性的,为发挥其不同功能,保证城镇的生产、生活正常进行,交通运输经济合理,应对城镇道路进行科学的分类。
    (二)分类方法有多种形式,根据道路在城镇规划道路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参见表1K411011);
    (三)我国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以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为基础,同时也考虑对沿线的服务功能,将城镇道路分为四类,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
    快速路,又称城市快速路,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是解决城市大容量、长距离、快速交通的主要道路。
    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主要骨架。
    次干路是城市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功能,结合主干路组成道路网。
    支路为次干路与居住小区的连接线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直接与两侧建筑物出人口相接,以服务功能为主。
二、城镇道路分级
    大、中、小城镇现有道路行车速度、路面宽度、路面结构厚度、交叉口形式等都有区别。为了使道路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节约投资及土地,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规定:除快速路外的各类道路根据城市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Ⅱ、Ⅲ级。一般情况下,大城市应采用各类指标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采用Ⅲ级标准。不同类别的同一级别道路的设计速度是不同的。
三、城镇道路路面分类
    (一)按结构强度分类(参见表1K411011)
    1.高级路面:路面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好是高级路面的特点。它使用年限长,适应繁重交通量,且路面平整、车速高、运输成本低,建设投资高,养护费用少,适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公交专用道路。
    2. 次高级路面:路面强度、刚度、稳定性、使用寿命、车辆行驶速度、适应交通量等均低于高级路面,但是维修、养护、运输费用较高,城市次干路、支路可采用。
    (二)按力学特性分类
    1.柔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累积变形,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柔性路面主要代表是各种沥青类路面,包括沥青混凝土(英国标准称压实后的混合料为混凝土)面层、沥青碎石面层、沥青贯人式碎(砾)石面层等。
    2.刚性路面: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板体作用,抗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呈现出较大的刚性,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刚性路面主要代表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包括接缝处设传力杆、不设传力杆及设补强钢筋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1K411012掌握沥青路面结构组成特点
    本条文以城镇沥青路面为主简要介绍柔性路面结构组成及性能要求。
一、结构组成
    (一)基本原则
    1.城镇沥青路面结构由面层、基层和路基组成,层间结合必须紧密稳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连续性。大部分道路结构组成是多层次的,但层数不宜过多。
    2.行车载荷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对路面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各结构层的材料回弹模量应自上而下递减,基层材料与面层材料的回弹模量比应大于或等于0.3;土基回弹模量与基层(或底基层)~。
    3.按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承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在路基顶面采用不同规格和要求的材料分别铺设基层和面层等结构层。
    4.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相适应。交通量大、轴载重时,应采用高等级面层与强度较高的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基层。
    5.基层的结构类型可分为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在半刚性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