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docx

格式:docx   大小:2,910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精品小课件 2021/1/5 文件大小:2.8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
交通部综合规划司    2007年08月0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2005年3月
  本纲要规划范围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该地区位于我国沿海经济带和沿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已经建立了雄厚的发展基础。上海、江苏、%,人口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但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三分之一以上的外贸进出口总额。本地区是我最高、外向型经济最活跃、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
  跨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面临着全球产业调整、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长江三角洲将进一步发挥在全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便捷、高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是支撑经济运行、促进经济成长、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基础,是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前提条件。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统筹规划、完善服务,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已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项重要任务。
  《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以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为目标,以区域公路水路交通一体化为主线,突出强调跨省公路水路基础设施的布局衔接和功能互补,规划的实施将加速推动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为进一步改进交通管理和运输服务创造有利的条件。
  本规划纲要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公路水路交通规划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期为2004至2020年。
  一、长江三角洲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现状
  (一)长江三角洲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成就
  经过多年的建设,长江三角洲已初步形成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共同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以上海为龙头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建立具
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基地奠定了基础,推动了长江三角洲更广泛地融入全球经济活动。
  1.公路水路交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支撑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能源、原材料工业密集区,冶金、电力、石油化工产业沿海、沿江、沿交通干线布局,资源需求量大,目前90%以上的能源、原材料由区外调进。外向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加工制造业在该地区高度集聚,对外贸易发达,外贸依存度高达67%。
  在长江三角洲,水运承担了90%以上的能源和外贸物资运输;公路是港口的主要集疏运方式,在城际货运、与周边省区的物资往来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交通运输已经成为该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公路水路交通在我国东中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长江三角洲的交通运输已经成为长江中上游地区对外交流与联系的纽带。公路水路交通为长江沿线广大地区提供了能源、铁矿石、粮食、集装箱等物资的转运服务,上海及长江干线南京以下港口吞吐量中,有40%服务于长江中上游地区。
  2.公路水路交通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长江三角洲公路网发达,水网密布,港口众多,具有通江达海的优越条件。2003年,长江三角洲公路水路客、,%%;沿海港口(包括长江干线南京以下港口),,上海港、宁波港已迈入亿吨大港行列,货物吞吐量分列我国港口一、二位,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列世界第二、第三位。
  3.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交通部“三主一支持”长远规划指导下,长江三角洲重点加快了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交通支持系统的建设,优化了基础设施布局、改善了结构,初步形成了集装箱运输系统,能源运输系统和外贸物资运输系统。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交通拥挤状况得到缓解,促进了长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为长江三角洲走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2003年底,,其中高速公路3779公里,公路网密度、;,其中四级以上航道1800公里,分别占全国的30%和12%;港口生产性泊位204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353个,,集装箱吞吐能力1270万TEU,分别占全国沿海港口(含长江南京以下港口)%、%、%和39%。
  4.公路水路交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市场机制和投资主体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