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如何指导小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如何指导小学生积累好词好句青山乡中心小学苏晓琴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及" 语言积累" 这个问题。例如在第一学段的" 阶段目标" 中提到"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在第二阶段的" 阶段目标" 中提到" 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第三学段的" 阶段目标" 中提到"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可见,重视语言的积累, 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㈠要让学生想积累。首先,要让他有兴趣。小语课本中的课文, 大都是名家名作, 语言堪称典范。在学习写景的文章时, 老师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情境,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感受意境之美; 学事的文章要指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 学习思想品质, 感悟事理之美, 体会人物的心境, 感知人物的形象美。学生在读想中感知到美、欣赏到美、领悟到美,便会有积累的兴趣。除了要求学生在课外积累外, 我们也把语文课中的好词好句作为重点, 让学生既会理解, 又会运用, 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 又使课题得到很好地实施。在教学《消息树》一文时,先让学生默读,划出好词好句。如" 那些灰疙瘩是日本鬼子的炮楼......" 中" 疙瘩" 指什么?文中哪些词句描写了鬼子的出动? 文中的哪些词句又写出了海娃的心理活动?反映出了海娃怎样的性格特征?从而体会到了海娃的机智勇敢。通过这一课堂教学, 学生既积累了好词好句,又能从好词好句中体会到任务的性格特点。在执教《少年闰土》一文时, 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一段时, 在学生初步理解这段内容的基础上, 先要学生思考," 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是什么时候?景色如何?在学生回答夜晚的景色很优美后,我指出: "挂"与"吊" 都是物体高悬的意思, 这里可不可以换成"吊" 字?学生在低声吟诵, 仔细品味后, 认为不能换, 挂的东西往往比较珍贵或优美, 而吊呢,很随意。我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如" 挂着国旗"、" 挂着锦旗"、" 挂着地图" 等, " 身上吊着烟袋儿"、" 树上吊着绳子"、" 墙上吊着绳子"、" 墙上吊着篮子"等。这里描写的景色很优美, 你看" 深蓝的天空"、" 金黄的圆月"、" 碧绿的西瓜", 如用一个"吊" 字会怎样?学生回答:" 不协调。" 我接着说:" 不和谐, 可以说是' 大煞风景'。" 再看下一句: "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 下面" 就是月亮的下边, " 下面"和" 下边" ,从意思上说,几乎一样,读读试试,可不可以换? 学生读后认为: 换了不好。" 下面" 换成" 下边", 就有两个"边", 听起来不如原句好。我及时给予肯定: 在一个句子中, 要尽量避免同一个词的出现。这里, 我抓住"挂"、" 下面" 两个词语,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品味, 既训练了学生阅读理解的深刻性, 又使学生学到了运用词语的准确性,提高了语言的鉴赏水平。在教学《介绍一本书》时,采用让学生先听录音,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展开讨论和交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介绍一本书应该从哪几方面来介绍,接着让学生先试着自己说, 同桌交流。最后再进行全班的交流。由于学生的积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说得也相当不错。㈡掌握积累的方法,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