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6
文档名称:

高架桥施工组织设计资料.doc

格式:doc   页数:6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高架桥施工组织设计资料.doc

上传人:今晚不太方便 2016/5/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架桥施工组织设计资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乌鲁木齐市西虹路—西山路高架桥工程(二期) 第三标段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及特点 1、工程建设概况 1) 、工程概况(1) 、地理位置西山路位于乌鲁木齐市主城区西部, 是乌鲁木齐的“西大门”, 西山路现状为四车道。本标段道路东起西外环路—西山互通主线落地点,沿现状西山路向西,终点接乌奎高速公路。(2 )工程概况本标段道路等级为主线快速路, 辅道次干路。设计时速为 80 公里/ 小时, 辅道 50 公里/ 小时, 控制红线宽度 60m , 设计荷载城-A级。主要形式为: 高架桥路段横断面形式为 高架桥快速路,桥下中央分隔带 8m ,辅道 × 2m ,绿化带 × 2m ,人非混行道 5× 2m, 绿化带 3× 2m, 总体断面宽度 60m 。匝道断面形式为主线 高架桥快速路, 两侧 × 2m 的主线、匝道间隙, 8× 2m 的高架桥匝道,桥下中央分隔带 8m ,辅道 8× 2m ,匝道桥墩分隔带 × 2m 辅道 7× 2m ,人非混行道 5× 2m ,总体断面宽度 。本标段桩号 K2+ — K3+ ,全长 786 米,上部结构除主线第 3、6、 14 联外均采用先张预应力空心板, 桥面连续, 梁高 , 其中主线 1~2 、 4~5 、 9~13 、 15~23 联桥宽 , 共布置 22 块中梁和 2 块边梁,A 匝道第 1~2 联及 B 匝道第 1~2 联桥宽 8m, 共布置 5 块中梁和 2 块边梁。第3、 14 联采用 32+50+32 m 变高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单箱四室直腹板截面,梁高 ~ 。下部为钻孔灌注桩基础加承台、双直柱接盖梁, 主线及辅道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 4cm 中粒式( SBS )沥青混凝土( AC-16C )、 7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5C )、 8cm 厚沥青碎石( AM-25 )、 8cm 厚沥青碎石( AM-25 )、 ES-3 型稀浆封层、 32cm4% 水泥稳定级配砂砾、 30cm 级配砂砾垫层。人行道路面自上而下依次为 6cm 彩色砼人行道花砖、 2cm 干铺细砂、 15cmC20 水泥混凝土、 20cm 级配砂砾垫层。(3 )现场条件本合同段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总体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海拔高度在 887~927 之间,东西高差约 ,自然坡降约 % 左右。场地地质环境一般,地层结构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细粒土及卵砾石。区域地质构造较简单,场地地貌单元属低山丘陵,原始地形已被人为改变。施工过程中谨慎考虑环境因素。路基土方弃土量大,弃土场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防止水土流失措施及复耕还林措施。有大量深开挖石方路段, 应充分考虑施工工艺及施工安全。所在地区冬休期长,7 月最热一月份最冷, 降雪期为 10 月中旬至次年 4 月中旬。(4 )地形地貌本合同段拟改建场地沿线地形起伏变化较大, 总体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海拔高度在 887~927 之间,东西高差约 ,自然坡降约 % 左右。场地地质环境一般, 地层结构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细粒土及卵砾石。区域地质构造较简单,场地地貌单元属低山丘陵,原始地形已被人为改变。(5 )气侯乌鲁木齐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山区年平均气温约 ℃,平原区平均气温为 ℃。气温年际变化不大。年内变化较大,一月份最冷,平均- ℃,实测极端最低气温- ℃(乌鲁木齐幸福路气象站, 1956 年) ;七月份最热,平均 ℃,极端最高气温 ℃, >10 ℃年积温 3500 ,无霜期一般 174 天。乌鲁木齐冬季最大积雪深度为 48cm ,最小 11cm ,平均 。降雪期在10 月中旬至次年4 月中旬, 年平均降雪期在 185 天左右。乌鲁木齐市主导风向春季多为东南风,频率最高 % ,最大风速 28m/s 。冬季为北风和西北风, 频率达 ~% , 最大风速 20 m/s 。(6 )水文乌鲁木齐市地处内陆干旱区, 其水资源分布形式为冰川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不同形态,降水是水资源的补给来源,降水的变化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变化,水资源总量为 亿 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 亿 m3 ,地下水资源量 亿 m3. 拟建道路在怡和山庄西侧存在现状防洪渠,未发现地下水位出露。(7 )地质特征乌鲁木齐市在大地构造上属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和准噶尔拗陷区两个二级构造单元之中部接界处。市区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为一多断层地区。断层分布比较复杂, 市区范围内的断层有: 水磨沟至米泉白杨沟逆断层; 西山逆断层; 头屯河逆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