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0
文档名称: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doc

格式:doc   页数:1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doc

上传人:资料下载 2016/5/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水泥试验第1版第2 次修改发布日期: 2011 年 07月 08日 1. 试验项目: 水泥比表面积( GB/T8074-2008 ) 2. 试验原理: 主要依据一定量的空气通过具有一定空隙和固定厚度的水泥层时, 所受阻力不同而引起流速的变化来测定水泥的比表面积。在一定空隙率的水泥层中, 空隙的大小和数量是颗粒尺寸的函数,同时也决定了通过料层的气流速度。 3.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透气仪、烘干箱、分析天平、压力计液体、滤纸。 4. 试样制备: 每一编号所取水泥单样通过 方孔筛后充分混匀, 一次或多次将样品缩分到相关标准要求的定量,均分为试验样和封存样,再在 110 ℃± 5℃下烘干 1h ,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5. 试验过程: ⑴测定水泥密度,按照 GB/T208 测定。⑵空隙率的确定: PI,P Ⅱ型水泥的空隙率采用 ± ,其它水泥或料粉的空隙率选用 ± 。⑶试样质量的确定:试样质量按照公式计算 m=ρ V(1- ε)。式中: m—需要的试样质量,单位为克( g); ρ—试样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 g/cm 3); V—试料层体积,按 JC/T956 测定,单位为立方厘米( cm 3); ε—试料层空隙率。⑷测定比表面积: ①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的突缘上, 用捣棒把一片滤纸放到穿孔板上, 边缘放平并压紧。②称取已确定的试样, 精确到 , 倒入圆筒。轻轻敲圆通的边, 使水泥层表面平坦。③再放入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捣实试料,直至捣器的支持环与圆筒的顶边接触,并旋转1~2 圈,慢慢取出捣器。④把装有试料层的透气圆筒下锥面涂一层薄活塞油脂,然后插入到压力计的顶端锥形磨口处,旋转 1~2 圈,保证紧密连接不漏气,并不振动所制备的试料层。⑤按照全自动比表面积测定仪的使用说明,分别输入相应的数据。⑥按动开始键,进行试验,直至比表面积测定仪自动停止,显示数据。 6. 试验结果处理: ⑴水泥比表面积测定结果应由两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确定。如果两次的结果相差 2% 以上时, 应重新试验。计算结果保留至 10㎝ 2∕ g. ⑵当同一水泥用手动勃氏透气仪测定的结果与自动勃氏透气仪测定的结果有争议时, 以手动勃氏透气仪测定结果为准。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水泥试验第1版第2 次修改发布日期: 2011 年 07月 08日 1. 试验项目: 水泥细度(GB/T 1345-2005) 2. 试验原理: 采用 45μm 方孔筛和 80μm 方孔筛对水泥试样进行筛析试验, 用筛上筛余物的质量百分数来表示水泥样品的细度。 3.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方孔筛 、方孔筛 80μm 、方孔筛 45μm 、负压筛析仪、天平。 4. 试验过程: ⑴称取已过 方孔筛的水泥样品( 80μm 方孔筛为 25 克; 45μm 方孔筛为 10克) ,精确至 克⑵将称取的水泥样品放到 80μm或 45μm 方孔筛内,将方孔筛放置在负压筛析仪的筛座上, 盖上筛盖,接通电源,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 2 分钟。⑶在筛析的过程中,如果有试样粘附在筛盖上,可以轻轻敲击筛盖,使试样下落。⑷筛析结束后,用天平称取筛内的全部筛余物,精确至 克。⑸水泥试样筛析百分数计算公式为: F=R t /W*100 式中: F—水泥试样的筛余百分数,单位为质量百分数( %); R t- 水泥筛余物的质量,单位为克( g); W—水泥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 g)。结果计算至 % 。⑹试验筛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有磨损, 因此筛析的结果应进行修正。修正的方法是将水泥试样的筛析结果乘以该试验筛的修正系数( 试验筛的修正系数需要用水泥试样标准样品进行标定得来)。 5. 试验结果处理: 每个样品都需要进行两次试验, 取平均值作为筛析结果。若两次筛余结果的绝对值误差大于 % ( 筛余值大于 % 时, 可以放至 % ), 应再做一次试验, 取两次相近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结果。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水泥试验第1版第2 次修改发布日期: 2011 年 07月 08日 1. 试验项目: 水泥密度(GB/T 208-1994) 2. 试验原理: 将水泥倒入装有一定量液体介质的李氏瓶内,并使液体介质充分地浸透水泥颗粒。根据阿基米德定律, 水泥的体积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体积, 从而算出水泥单位体积的质量即为密度,为使测定的水泥不产生水化反应,液体介质采用无水煤油。 3.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李氏瓶、恒温水槽、无水煤油。 4. 试验过程: ⑴将无水煤油注入李氏瓶中到0至1 mL 刻度线后( 以弯月面下部为准), 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