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宏观经济环境简要分析.doc.doc

格式:doc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宏观经济环境简要分析.doc.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6/5/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宏观经济环境简要分析.doc.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宏观经济环境简要分析经过二十五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好成绩。党的十六大又产生了新一届领导人, 顺利完成了新老交替, 绘就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入世以后, 中国加速了开放的步伐。 2002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 10 万亿元人民币, 经济增长率达 8%, 进出口总额高达 6200 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 500 亿美元, 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2003 年中国虽然遭受了 SARS 的影响,但投资与出口依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内需也有稳步的增长,上半年经济仍然取得了百分之八点二的增长速度。据预测 2003 年中国 GDP 增长将超过百分之八点二的增长, 2004 年中国经济继续向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百分之八点四。中国宏观经济的良性发展,体现了政府立足长远、高起点、高规划的战略, 为今后几年、几十年的可持续发展确立了广阔的空间。可以预见的是, 200 5 年的探月计划, 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 2010 年的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近年来, 中国的城市化运动更是方兴未艾。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支持, 国内外各方面专业人才的不断汇聚, 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资金的投入, 使城市的投资环境日益改善, 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得以不断地被挖掘, 这进一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切实地提高了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保证了社会生活的繁荣与稳定。本项目地处上海这个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 我们有必要对上海的经济发展程度、市场消费能力、商业与房地产发展等影响本项目未来运作的关键方面作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一、上海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概述在 90 年代初浦东开发开放后, 上海借助邓小平南巡的改革之风, 不仅引起全中国的注意, 亦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许多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纷纷在上海登陆, 外资的强力介入和国内企业内力的增强为上海高速稳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GDP 增长率据统计,上海 2002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全年第一产业比上年增长 3%; 第二产业增长 %; 第三产业增长 10%。各大产业发展态势均呈上升趋势,上海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将不断提升。自 199 2 年以来上海已连续10 年保持在 10% 以上的增长, 200 2年人均 GD P达 500 0 美元, 稳居全国各省级地区之首, 综合经济实力已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 预计未来几年,上海的经济将继续保持这一运行态势和速度。至 2010 年, 上海将可能成为国内人均 GDP 第一个突破 1 万美元的地区。健康的国民经济为房地产业和商业的规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 2. 外商投资 2001 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003 年6 月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EPA ), 2008 年中国北京将举办第 25 届奥运会, 2010 年世博会将在上海开幕,大大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对外贸易机遇。上海充分发挥经济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 以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为重点,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迈进。至 2003 年,世界 500 强落户上海的就有 300 家,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和具竞争力的薪资,上海已成为世界经济的热点。 98 年以来的上海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除 99 年略低外, 基本保持着较稳定的增长, 2002 年更是达到了 亿美元, 共计合同项目 3012 项。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不仅有资本, 还有大量的外方工作人员, 而这些长期驻沪的外方人员将会增强上海高端市场的消费力,成为未来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潜在消费者。 3. 经济结构 2002 年经济结构调整继续加快,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持续上升。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 公有制经济增加值 亿元, 比上年增长 %;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 9 亿元, 增长 %,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 %上升到 %。多种经济成分的互相补充, 互相依存, 充分活跃了市场, 优化了社会资源的配置, 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商业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 2002 年的经济结构分析来看,国有和集体商业企业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而股份制和外商投资企业的比重则呈上升趋势, 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是适合市场需求的。结构调整打破了“大锅饭机制”,政府调配转化为监督职能,由市场统一对资源进行配置。企业要获得生存, 必须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促进融资手段的多样化, 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只有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才能占领市场、引导消费, 从而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4. 房地产投资 1999 年, 上海房地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