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美国作家默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属于一片新编入教材的新课文。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组元,所选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并要求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人生的大问题。对课文的探究,品味,通过有创新,有价值的设疑,引导学生合作研讨,重视过程和方法,着眼于语文学习的养成教育。对于课文中富有哲理的精彩语句,要指导学生积累,丰富语言,并通过模仿加强语言运用,提高表达能力。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写的是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经历而感悟的生活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险阻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充分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和品味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和运用恰当的方法去战胜困难。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难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想请大家帮我一个忙,可以吗?(展示图片,学生议论)
有一个小学生爬到了悬崖上,当他回首眺望时,不免有些心惊胆战,继续向崖顶爬,有些腿软;想下山,实在害怕。眼看天就要黑了,你们中哪个愿意来帮助他?(同学思考片刻,发表自己的见解)。
大家都很热心地帮他想办法,那我们打开书来看看书中的“我”是如何下山的。
【设计说明】
这一板块,旨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幅画面与课文联系紧密,创设这样的情境,能够让全体学生很快地进入状态,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课堂气氛一下子被激活,自如轻松地导入课文。对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本文叙事性很强,所以我力图让学生在文本的影响下,学会有条理地陈述一件事。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初步了解本文的内容,
组织学生复述课文。
教师强调:注意生字词以及本文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故事的过程。
1、分小组讨论,每小组选一代表进行复述,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评论,选出复述最好的小组。
2、分段找同学朗读,小组讨论课文内容,设置复述抢答,要求小组成员主动来回答并且要在课本上找到依据。
多媒体展示抢答问题:
①故事发生在哪个城市?
②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③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
④那悬崖有多高?
⑤岩石架有多高?
⑥我遇到什么困难,算是困难吗?
⑦我是怎么样“脱险”的,心理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和抢答比赛,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本文写的是“我”童年一次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脱险”的经历,那这次给我们有什么启示呢?(分组讨论)
同学主动回答,然后各组进行评论,选出回答最好的,最后教师进行评点。
【设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