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一注考试易错点归纳,需要的拿走.doc

格式:doc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注考试易错点归纳,需要的拿走.doc

上传人:164922429 2016/5/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注考试易错点归纳,需要的拿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注考试易错点归纳,需要的拿走总则: 1 、在从表格中查取相关数值时,务必了解注解中的相关事项; 2、做完试题后, 应将解题过程与规程中的注解进行对照一下, 确保无遗漏, 尤其是注意一些限制条件; 3 、尽快将一些重要的结论和解题过程复印贴在规范上; 一、荷载部分 1、荷载计算时应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 尤其在木结构计算中, 但在抗震设计时不需考虑; 2 、在进行荷载计算时,应注意恒载的计算,不能漏项,并应结合受荷分析图进行计算内力值;同时还应注意恒荷载在有利作用时的分项系数取值。 3 、等效均布荷载的计算:等效宽度计算( 1 、短跨受荷, 2 、宽度修正(离非支座边较近, 两个集中荷载叠加部位)), 最大弯矩采用假定设备荷载为集中荷载, 设备荷载应考虑动力系数,同时应考虑扣除操作荷载进行计算。 4 、活荷载不应与雪荷载同时考虑;当活荷载大于 4kn/m2 的工业建筑时,荷载分项系数取 ; 5 、动力荷载应考虑动力系数,仅传递至楼板和梁,而不向墙、柱传递,动力系数仅在基本组合和抗裂验算时考虑, 而标准组合, 准永久组合均不考虑; 对于吊车仅为竖向作用考虑动力系数; (G+g) ( 分摊于四个轮子) 和小车摆动引起的横向水平荷载 Pkmax ( 分摊于一个轮子) 两者中的最大值; 注意支座处梁的剪力与支座处的压力前者仅考虑一根吊车辆上的荷载, 而后者需考虑 2 根梁上的吊车荷载。对于吊车荷载折减应注意 2 台吊车一侧所有轮子都考虑,方可进行荷载的折减。?6 、吊车荷载(吊车台数的布置(竖向最多 4 台,水平向最多 2 台) 及荷载折减, 竖向荷载设计值应考虑动力系数, 而水平荷载不需考虑动力系数( 应力影响线的应用) ;吊车纵向制动力对于四轮吊车,制动力一侧一般为 1 只,轻中级工作制吊车梁计算腹板的稳定性时,吊车轮压设计值可乘折减系数 ;吊车起重量的表示方法 Q=20/5 t 表示主钩为 20t ,副钩为 5t ,即该吊车的最大起重量为 20t 。求吊车梁最大弯矩:即荷载合力作用点( 采用力矩平衡) 与某一荷载的中线与梁中线重合即该荷载作用处为梁的最大弯矩处; 吊车横向水平荷载的计算, 注意对重级工作制吊车, 需要考虑小车刹车摆动引起的横向水平荷载 7 、雪荷载,应注意屋面板、檩条;屋架;框架柱、墙对应工况(均匀分布、不均匀分布、半跨均匀分布) 考虑的不同, 斜屋盖檩条荷载应注意竖向荷载考虑时要考虑屋架的水平角度; 8 、风荷载:围护结构和主体结构计算的区别;总荷载计算时应注意正面与负面的叠加; 9、荷载计算时, 应通过受力图进行计算; 检修荷载、楼层荷载向梁、柱传递时应注意折减; 10 、当考虑以竖向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 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仅限于竖向荷载;(新版规范已取消此条规定) 11 、对于排架结构,可采用简化公式进行计算,但注意简化公式中没有荷载组合值系数; 12 、典型高层风荷载的计算( 注意单层与多层、高层 P95 的区别); 风荷载的围护结构计算应注意建筑的外表面( 区分正压区、负压区、墙角) 和内表面的体系系数之和; 总的建筑风荷载计算时应注意迎风面和背风面荷载之和, 而主体构件计算仅考虑迎风面或背风面荷载之一, 注意高层建筑的风荷载体系系数的计算, 应与多层区别开; 注意高层钢结构中的舒适度要求(即建筑物顶部的顺风向和横风向最大加速度限制要求); 13 、注意围护结构风荷载的计算,风压体系系数对于迎风面取外表面(采用与主体结构一致的)和内表面( - )之和,背风面取外表面(见规范 )和内表面( + )之和; 抗震荷载部分: 1 、抗震等级的确定,注意甲级、高层、场地类别的修正;注意钢结构的阻尼比的取值(多遇地震下不超过 12 层 ; 超过 12 层 ; 罕遇地震下取 ); 注意高层钢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与一般钢结构及混凝土结构的不同( P166 ); 2 、水平抗震剪力的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单质点多质点;水平影响系数、顶部附加力; 楼层最小抗震剪力的复核); 同时注意薄弱层地震剪力的调整( ); 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调整; 以及地震作用在未考虑扭转计算时, 短榀和长榀地震作用的修正; 水平地震在各层的分配其高度 Hi 是按照从基础顶面或地下室的嵌固端开始算起(砌体结构的底部固定端计算 P169 ); 顶部附加力作用在顶层而非突出构件( 突出构件应考虑增大系数, 但该增大部分也不往下传递,注意钢结构需要进行传递 1-2 层)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应以每条振型得到的内力分析结果后(应先求出各层的总剪力) ,再进行各振型的叠加(进而与每层总的最小抗震剪力进行对比)。 3 、薄弱层受剪承载力不应低于相邻上一楼层的 65%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