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有惊无险”申冬奥.doc.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有惊无险”申冬奥.doc.doc

上传人:dfjmvg964 2016/5/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有惊无险”申冬奥.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有惊无险”申冬奥“北京!”当巴赫念出这并不标准的读音时, 意味着北京击败阿拉木图获得了 2022 年冬奥会的举办权,也成为世界上首个同时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测不准的“同情票” 44∶ 40 ,北京险胜阿拉木图,这个结果在魏纪中的预料之中。“我估计有五六票的差距, 如果没把握好, 差距可能在一两票。”这位 79 岁的老人虽已白发苍苍, 却依然腰杆笔直, 声如洪钟。从沙发上站起来时, 排球运动员的瘦高个头便立即显了出来。到今年申办冬奥会,老人已经先后三次与“奥运”结缘。 1993 年,他是奥申委秘书长, 全盘负责申办工作。 2001 年, 他负责“申奥”财务和市场开发, 以及英法文字稿的修改与校订。而这一次, 他是负责陈述文稿审核与校订的特聘专家。魏纪中把“险胜”归结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同情票”倾向。“所谓的‘同情票’,并不是说要让弱者赢,而是不能让弱者输得太惨。如果输得太惨,对这个国家和人民是很大的打击。因为在国际奥委会委员眼里, 赢1 票和赢 50 票结果都是一样的。”老人伸出手指强调,“只差 4 票并不等于委员们就认为阿拉木图比北京好,这点我们必须要分得清楚。”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 源自魏纪中多年来的经验和对国际奥委会的熟悉。早在 1993 年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时, 结果就是以两票之差落选。“那时候亚非拉国家的委员给我们投了很多‘同情票’, 一如今天的阿拉木图。”等到 2001 年北京再次申办时, 魏纪中又遇到了“同情票”, 不过这次却是干扰。“当时伊斯坦布尔已经第四次‘申奥’,前三次都输得很惨。”为了打探消息,魏纪中特意在投票前去了一趟伊斯坦布尔。“对方很实在地告诉我, 他们第一轮不能下, 否则想再申办就很困难了。所以第一轮会有一些‘同情票’在他这里,但第二轮这些票的去向就不知道了。”魏纪中将这个情况告诉其他同伴,但几乎没人相信。“大家觉得北京在第一轮就能当选, 如果第一轮过不了, 北京的机会就很小了。但我的判断是,北京会在第二轮投票中通过。”后来的结果确如他所料。出于对“同情票”的预判, 在申冬奥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 魏纪中就表明了“有希望,无把握”的态度。“当时大家都很反感,怎么能这么说呢? ”魏纪中却明白,“没把握并不是说委员们不认同北京,而是一旦‘同情票’没把握好,就容易弄巧成拙这叫测不准规律。”作为前苏联的冬季运动基地,哈萨克斯坦在冰雪上是有优势的。“但具体到阿拉木图, 它的优势是雪, 冰却是它的劣势。”早在 2011 年, 魏纪中就协助阿拉木图举办过亚洲冬季运动会,去过那里十几回。“阿拉木图至少要再盖两个大型室内冰球场,否则根本不够用。”魏纪中说,哈萨克斯坦世界级水准的冰上设施在阿斯塔纳。“但阿拉木图到阿斯塔纳要坐两小时飞机,且没有铁路连接。”自从 20 年前独立以来, 哈萨克斯坦依靠石油和天然气成了富裕国家。但国际形象仍停留在“未知”和“波拉特家乡”之间。如果阿拉木图赢得 2022 年冬奥会主办权,就像哈萨克斯坦媒体调侃的那样,“就不用再解释哈萨克斯坦是什么以及在哪里了”。此举是提升哈萨克斯坦国家形象的重要策略。“相较于阿拉木图,北京的优势在于经验,办 2008 年奥运会的人现在还能干。比如印尼 1962 年办过奥运会,但现在如果再办,人员就是全新的。”魏纪中强调,“不是办过奥运会就有经验, 而是办过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