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团结瑶族乡半城村新农村建设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6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团结瑶族乡半城村新农村建设规划.doc

上传人:sssmppp 2021/1/10 文件大小: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团结瑶族乡半城村新农村建设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团结瑶族乡半城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为加快我村新农村步伐,根据资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 我市要提前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及乡党 委、政府工作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目前现状
(一) 基本情况
半珑村地处团结瑶族乡西部,属乡政府所在地,全村国 土面积608公顷,山林面积6276亩,耕地154亩。全村辖 2个村民小组,109户,290人,其中党员20名,移民人口 207人。村内通讯畅通,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线电 视等农贸市场等,设有小学、卫生院各1所,民营企业2 家,个体工商户12户,村民经济主要来源为外出务工、林 业、种植业等,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351元。
(二) 劣势分析
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产业结构单一,生产生活条件 差,贫困问题突出,公益事业发展滞后,社会教育程度低, 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1、基础薄弱,公共服务功能不足。受财力制约,基 础设施投入和建设欠帐太多,全村既无综合农贸市场、停 车场、公厕、汽车站、垃圾填埋场、宾馆等公共服务场所, 又无驻乡派出所、信用社、邮政、电信、有线等公共服务 部门,承载和服务市政的基建设施容量和管理严重滞后。 而且生产基地沟、渠、路大多为上世纪50年代修建,农业
和农村基础设施与新农村建设要求不相适应,基础设施抵 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不强。
2、农业组织化程度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 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偏小,专业性、综合性服务组织不健全,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 农业科技实用技术推广普及慢,获取科技信息渠道狭窄, 劳动者素质有待提高。
3、人畜混居问题尚未解决,环境卫生比较差。村内养 殖户的家禽都养在各家的院子里,牛栏、厕所就近修建, 毫无规划,给村里的环境卫生造成极大影响。
(三)优势分析
人文底蕴较为深厚。汉族文明与瑶家风情交融渗透,
半城水库风光无限,回龙仙寺更古闻名,佛教、道教、儒 教三教共存,形成了开放、包容的独特地域文化。主导产 业特色鲜明。全村拥有东江果基地370亩,油茶林400亩, 茶叶200亩,已初步形成以湖光渡假山庄、滨湖生态果园、 回龙果园休闲山庄等休闲旅游特色产业集群。交通优势逐 步凸显。本村交通便利,与邻村基本拉通水泥路,外延公 路经七里镇连接“资永”公路,距市区只有29公里路程, 驱车40分钟则可抵达。惠农政策不断优化。新农村建设政 策和各级政府扶持奖励措施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力。加之 郴州市委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进驻我村,新农村建设大有作 为。
二、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依托回龙 山旅游开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产 业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楠竹、小水果、家禽养殖、旅游 四大重点产业,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把 我村建设成为湖滨秀美山村。
三、总体目标
全村新农村建设具体目标为: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总产值和人均纯收入年均 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
2•农民居住条件达到“户均一套、人均一间、功能配套、 设备齐全”的目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2平方米,楼房面 积占住房面积比重达80%。
3•农民家庭生活实现电器化。彩色电视普及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