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文档名称:

公路平面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3,063KB   页数:5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公路平面设计.doc

上传人:1314042**** 2021/1/11 文件大小:2.9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公路平面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3-1节 概述
道路是一条三维空间的实体,它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沿线设施所组成的线形构造物。一般所说的路线,是指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和缓曲线构成。路线设计是指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几何尺寸的工作。为方便设计,路线设计分解为路线平面设计、路线纵断面设计和路线横断面设计,三者既相互配合,同时更要与地形、地物、环境、景观相协调。
直线具有距离短、方向明确、线形易于布的优点,可作为平原区的主要线形要素。但过长的直线又易引起驾驶员的单调和疲劳,出现过高的车速,因此有必要避免使用过长的直线,并注意与地形、地物、环境相适应。
在平面线形上,圆曲线是使用最多的基本线形。 圆曲线在现场容易设置,可以自然地表明方向的变化。采用平缓而适当的圆曲线,即可引起司机的注意,又起到诱导视线的作用。圆曲线具有一定的半径,在透视图中的形状为椭圆(如图74-1)。
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在不同半径的两圆曲线之间,采用曲率半径不断变化的缓和曲线以适应汽车驶轨迹。缓和曲线的作用是缓和人体感到的离心加速度的急剧变化,且使驾驶员容易做到均匀的操作方向盘,提高视觉的平顺度及线形的连续性。缓和曲线的曲率从为零渐渐地向某一定值变化,使圆曲线与直线平顺地衔接(如图74-2)。
第3-2节 线路总体设计和选线原则与要点
一、选线原则
路线设计应在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所选定的路线走向和主要控制点的基础上进行。首先,要作出总体设计,这主要包括;确定地形类别和计算行车的速度,确定车道数以及城镇或其他路线连接线交叉的地点、方式等。总体设计为具体选线提出了要求、基本方向和规模,选线是总体设计的具体化,在选线时要注意掌握以下原则。
1.比选原则
选线是一项技术性、综合性强,且复杂的工作,即使设计者主观上有完美的设想,也难免使实际线路存在不足,发现优劣的最佳途径,就是比较选择。在路线设计的各个阶段,应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路线最优方案。
2.安全原则
公路的选线必须考虑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不会有大的破坏。影响公路的自然因素很多,
特别是滑坡、崩塌、软土等地质不良地段,应慎重对待。为确保公路安全,选线时应避让或选择合适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3.均衡原则
公路的造价随公路功能和技术指标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为了良好的线形有些地段就需
要多占农田,纵坡坡度设计较小,就需要增加填挖方数量等等。我们总是在道路的功能和指标与道路的造价和代价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使对立的两个方面达到统—。不同时期人们有不同的均衡观念,现在许多人认识到在公路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
4协调原则
公路不仅具有使用上的功能,而且具有美学和景观上的要求.协调是美的基本要素,公路内部之间以及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协调是保证人们在生理上有安全感、舒适感的重要因素。其中内部协调是指纵面、平面线形视觉的连续性和纵面、平面立体协调;外部协调是指公路与周围环境景观的协调和宏观的路线位置与自然的协调。
5.环保原则
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应尽量减小由于公路修筑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与污染
路线对自然景观与资源的影响,噪声对居民的影响等。
二、自然因素与路线的相互影响
自然条件对路线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地形、地质、气候、水文、土壤及植物覆盖等,这些因素可能引起公路的塌方、滑坡等,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质量和地质条件的不稳定。因此,要分析这些因素对公路的影响,以确保公路的安全和自然环境的良好。
1.自然条件对路线的影响
地形对路线的线形、技术标准和工程造价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在山区,由于高差大,坡陡弯急,为了满足公路的技术标准,就必然产生填挖土石方,人工构造物等。如高填方、隧道、挡土墙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路线的走向和线形。
地质条件也是影响线路的重要因素。公路的安全首先来自公路的稳定,公路的稳定又直
接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如遇不良地质现象(软土、泥沼等)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此外,不同的土石类型决定了土石方工程施工的难易程度和筑路材料的来源。水文地质反映了地下水的活动规律,地下水位的高度影响路基的干湿状态,也影响桥涵地基的稳定,特别是在桥位选择、孔径确定和防护工程、排水系统等方面,水文情况往往起着关键因素。
土壤的性质又决定了路基的形状和尺寸.路基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结合
其他因素综合考虑,如粉质土和粘质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