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资本规模在国际市场上还不具有竞争力但联邦德国的做法仍具有可以借鉴之处主要是通过资产管理与经营的分离实现政企分开使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经营单位这是国有企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前提条件这样既可以使企业从政府的行政保护和照顾下摆脱出来不再吃大锅饭又可以使国有企业所承担的政策性任务分离出来使国有企业站在与其他企业相同的起跑线上增强其竞争能力还可以打破目前部门地方条块分割的状况形成生产要素流动和组合的市场环境建议在开展国有企业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对企业实行资产委托经营和国有资产股份化的工作政府只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一般不再担当经营者的角色对一般性的加工工业和商业服务业中的小型企业采取拍卖租赁等方式转为集体和个人资产放开能源交通等领域的投资限制允许集体个人和外资进入创办企业与国有企业竞争逐步在价格税收利率投资和进出口条件等方面降低国有企业的负担使其享受与其他企业相同的条件同时也取消在这些方面竞争的补贴基金对从事公共事业和承担国家政策性任务而遭受损失的企业进行补贴但要逐项核算防止用政策性亏损掩盖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亏损德国《卡特尔法》出台背景及内容梗概高爱贺一《卡特尔法》的产生过程在德国卡特尔这种企业之间的经济联合现象最早出现在世纪卡特尔法本名为反对限制竞争法因主要规范卡特尔行为人们习称为卡特尔法故译此名末当时一些企业之间为了获得竞争上的优势地位在保持法律和经济独立的前提下以契约形式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互相竞争以便影响市场条件与第三者对峙这便是最初的卡特尔年德国帝国法院根据营业自由的原则裁定卡特尔为合法从此企业可以自由地组成卡特尔随着卡特尔化愈演愈烈尤其是在钢铁行业中出现了巨型企业它对自由竞争的限制也日甚一日为此政府颁布《关于滥用经济实力地位法令》将卡特尔置于国家监督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济政策有了根本性变化一方面表现在肢解德国大型企业另一方面表现在全面禁止限制竞争性的企业联合占领国反卡特尔立法的蓝本是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年《谢尔曼法》确定了反垄断政策规定任何托拉斯或其他形式的契约联合限制经营活动的行为以及垄断市场的企图都是违法的和应受到惩罚的不过这种禁止原则由于法定情节稍有松动法定情节是指从经济角度看合理的竞争限制应予准许德国法院在解释反卡特尔法时也运用了这一法律思想币制改革后德国为颁布本国反对限制竞争法作准备其间一些人主张实行禁止卡特尔原则另一些人则主张实行监督滥用卡特尔原则最后双方达成妥协年月日颁布《卡特尔法》《卡特尔法》的立法宗旨在于保障竞争以建立市场参与者社会关系的自由秩序这一目标使本法成为德国经济的基本法从经济政策看其基本思想是自由的和有效的竞争会为宏观经济尤其是为消费者带来利益为此该法力图为自由竞争提供保障使它免受各种限制原则上讲除农业交通能源及银行和保险业全部或部分地不受约束外该法适用于整个德国经济后来的实践证明《卡特尔法》也是在不断发展的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原有规定不能确保有效竞争该法自颁布至今已修改了五次二《卡特尔法》概述《卡特尔法》分六大部分一限制竞争行为二违章行为三主管机构四程序五适用范围六过渡条款和最终条款因后三部分主要是一些程序性内容这里主要对前三部分重点加以介绍一限制竞争行为这是该法的核心内容它以限制竞争行为”为标题规定了本法所禁止的四种限制竞争即卡特尔行为契约性限制竞争行为根据历史演变《卡特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