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编者的话.pdf

格式:pdf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编者的话.pdf

上传人:iluyuw9 2016/5/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编者的话.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自然科学史研究》第32卷第3期(2013年):i—ii StudiesintheHistoryof Natural Sciences (201 3) 编者的话 2008年,受所领导委托,由我负责组织面向研究生与青年学者的“科技史治学方法与经验”系列讲座,延请部分资深科技史家,向年轻人传授治学之道,同时梳理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学术传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学术机构, 迄今已经走过56年的发展历程,在中国科学技术史、西方科学技术史、科技考古与科技哲学等方向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传统。此传统是研究所及中国科学技术史界的宝贵财富。然而,如若我们深究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学术传统的具体内容及其形成过程,则仍有许多不够清晰的问题。其实,最有资格阐释这个传统的是那些为研究所和科技史学科贡献了几十年心力的前辈学者。我们没有机会聆听竺可桢、叶企孙、李俨、钱宝琮和严敦杰等前辈讲述他们研究科技史的理念和方法,但我们可以请健在的老先生们做专门的总结和阐释。“科技史治学方法与经验”讲座共计9讲,从2008年3月4日开始,至5月18日结束,历时两月有余。9位讲座专家分别是:陈久金、戴念祖、董光璧、郭书春、华觉明、潘吉星、许良英7位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研究员及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的樊洪业研究员、清华大学的李学勤教授。席泽宗院士和陈美东先生曾应允参与讲座,但因身体原因未能如愿。2008年3月5日,张柏春、孙烈与我至陈先生家中探访,陈先生抱病完成了他的报告。6月9日,席先生将他的《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科学方法》一文贡献给我们。在讲座的过程中,各位前辈学者不仅总结了他们的治学之道和经验,还生动地描述了他们从事学术研究的历程及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他们深厚的学养与对研究所和学科的热爱及敬业精神,令我们十分钦佩与感动!如今,席泽宗先生、许良英先生和陈美东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由于我们对讲座进行了全程录像与录音,他们的音容将永远伴随着我们。这些讲座资料也将成为研究所的珍贵财富。讲座之后,所领导建议将演讲内容整理成文,结为一册文集刊出。为此,我们开始组织整理讲座的记录和录音。各位讲座专家亲自校改初步整理出来的文稿,并作了必要的补充与修订。李学勤先生和樊洪业先生因事务繁忙,而未能整理他们的演讲记录。为了更多地展现治学传统,我们将治学方法与经验的辑录范围适当扩大。万辅彬教授曾在 2006年整理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秉伦教授关于科技史研究方法的一次谈话,2013年5 月将其收录入本文集。张先生曾在我所工作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与我所有着很深的渊源。2011年5月,曾在我所做兼职导师的同济大学陆敬严教授也为本文集撰写了反映他从事机械史研究经历的专稿。我们还特别邀请了远在加拿大的本所前辈杜石然研究员为文集撰写一篇关于科学技术通史研究的治学方法与经验的文章。2013年7月28日,即本文集即将编辑排版之际,杜先生万里飞鸿,将其大作呈现在读者面前。可以说,此文集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学术传统。它不仅有助于青年学者和研万方数据自然科学史研究 32卷究生们继承前辈科技史研究的方法与理念,也有助于读者理解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几十年的探索历程、学术论著和其他成果,深入思考和推动科学技术史学科的建设。大家可能会注意到,关于治学的方法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