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7
文档名称:

五年级小学上册语文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页数:8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五年级小学上册语文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珍贵文档 2016/5/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五年级小学上册语文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 此文档为 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1. 窃读记[ 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自主学****字词, 会认 7 个生字, 会写 14 个生字, 并结合词语的学****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 .指导学生能正确读写,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3 .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4. 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 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 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以及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5. 引导学生学****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生动。[ 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教学准备]1 .搜集有关作者林海音的个人资料和她的作品介绍。 2 .让学生回顾自己课外阅读的内容和感受。 3 .制作阅读记录卡。[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回顾阅读经历,走进作者、作品 1. 从小到大, 我们阅读过不少书籍。回忆你在阅读这些书籍时的情景和心中的滋味。 2. 集体交流分享。 3. 学生自由交流读书时的感受。 4 .今天我们就回到林海音的少年时代,跟随她一起感受那窃读的滋味。二、品味课题,激发兴趣 1. 齐读课题,理解意思。窃:偷。课文里并非讲“偷”,而是指“只读不买”。 2. 对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质疑。三、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生词。) 2 .学生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小老师,指出易错之处。 3. 快速浏览课文, 想一想: 窃读是一种怎样的滋味, 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 .学生反复朗读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 )交流:这句话说了几层意思? (2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四、品味语言文字,传达初读感受 2 1. 读书是有滋味的, 虽然我们对课文读得还不够深入, 但我相信, 一定有一些句子打动了你,让你的感情随着文字起伏。请把文中那些打动你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 .学生先自由练读,再推荐朗读。 3 .通过初步的阅读,在你看来,窃读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五、启发思考,引导继续阅读这样的滋味令人终身难忘,对童年时的窃读,作者究竟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下一节课,我们还将细读课文,琢磨文章的滋味,细品窃读的滋味。六、板书设计 1 .窃读记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苦乐交织记住, 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七、作业 1 .分发阅读记录卡,学生根据对本文的初步学****进行填写。第二课时一、复****回顾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你了解了哪些内容?学生交流。 2. 你对哪些句子、段落印象深刻?请找出来读一读。教师抽个别学生朗读,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二、品味窃读滋味,领悟表达方法 1 .出示句子,齐读: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 在作者的心里, 窃读的滋味就是这样的。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 3 .学生自主学****用不同的符号把相关部分勾画下来。三、体会窃读意义,感悟人生哲理 1 .窃读的苦与乐,我都一一体验,因为我牢牢记住了国文老师的一句话: (出示句子)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四、拓展延伸 1 .同桌交流阅读各自的阅读记录卡上填写的内容,并结合本课时的学****进行补充。五、开展综合性学****1 .阅读课后“综合性学****提示。 2 .分小组讨论交流,并制定计划。六、板书设计 1 .窃读记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苦乐交织(乐趣辛酸)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身体成长精神成长 3 七、作业 1 .分小组进行综合性学****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认识 3 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 引导学生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的启示, 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活动。[ 重点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准备]1 .利用网络了解季羡林及其作品。 2 .了解《水浒传》《施公案》《济公传》《古文观止》等文章。 3 .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激发兴趣 1 .结合课题质疑、解疑。(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 .为什么要把苗苗比作小苗,把季羡林比作大树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学****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出答案来的。 3 .交流课前对季羡林的了解。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三、精读课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