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包头市东河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doc

格式:doc   大小:466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包头市东河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doc

上传人:762357237 2021/1/15 文件大小:4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包头市东河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包头市东河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1分)
1. (2分) 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理智选择、科学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正在推广普及的公共自行车为人们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    
B . 生活中常用的塑料、纤维、合金、玻璃等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C .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外观和营养价值等    
D . 化学反应产生的热能,被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科技发展等领域    
2. (2分) (2018九上·合浦期末)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 .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B . 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C . 金刚石用于划玻璃    
D . 稀有气体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3. (2分) 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外层是SiO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 . 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 . 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 . 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4. (2分) (2019·遵义模拟) 下列选项中前者所描述的事实能够成为后者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A . 阳春三月,柳絮纷飞一一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一一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C . 水结冰体积膨胀一一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D . NaCl溶液、CuSO4溶液都可以导电一一说明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5. (2分) (2017·蜀山模拟) 人类生活一刻也不能离开水,很多化学现象也与水有关,下列与水有关的现象的描述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时,在瓶口会出现白雾    
B . 块状的生石灰暴露在空气中会变为变色固体    
C . 盛有浓硫酸的是试剂瓶在空气中敞口放置时,溶液质量会增加    
D . 烧碱在空气中敞口放置,表面会变得潮湿    
6. (2分) (2018九上·宁城期末) 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这种变化是( )
A . 水沸腾    
B . 瓷碗摔碎    
C . 石蜡熔化    
D . 动植物呼吸    
7. (2分) 2012年6月29日,在太空“旅行”13天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安全“回家”.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踏上了一个新台阶,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液态氢气),下列说法中属于氢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 液氢燃烧生成水    
B . 氢气具有可燃性    
C . 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D . 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8. (2分) (2015九上·君山期末) 如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9. (2分)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B .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再称量
C . 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加药品时,先加二氧化锰,再加双氧水
D . 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先挤捏胶帽,再将滴管伸入液体中吸取
10. (2分)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① ②用10mL水和10mL酒精配制20mL酒精溶液 ③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加热蒸发掉25***,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 ④
A . ①③④       
B . ①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    
11. (2分) (2015九上·山西期中)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胶头滴管使用完平放在实验台上    
B . 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水平    
C .     
D .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须略向下倾斜    
12. (2分) (2019·会宁模拟) 2018年6月5日是第47个世界环境日,会宁某中学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的主题活动推动社会各界和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