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廊坊市广阳区中考化学试卷.doc

格式:doc   大小:487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廊坊市广阳区中考化学试卷.doc

上传人:165456465 2021/1/15 文件大小:4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廊坊市广阳区中考化学试卷.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廊坊市广阳区中考化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共20题;共40分)
1. (2分) (2019九上·东区期中)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海水晒盐       
B . 蜡烛融化       
C . 铁锅生锈       
D . 霓虹灯通电发光    
2. (2分)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清新、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 . 空气的主要成分的氧气,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空气    
C . 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防治空气污染及其重要    
D . 把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分离出去,只留下氧气会更有益于生命活动    
3. (2分) (2017·葫芦岛) 今年5月18日,我国宣布在南海试采可燃冰成功,可燃冰是一种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一种化合物    
B . 一种高效清洁能源    
C . 一种可再生能源    
D . 一种可以燃烧的固态水    
4. (2分) (2017·南沙模拟) 白钨矿是一种重要的含钨矿物,其主要成分为CaWO4 , 其中钨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 +6    
B . +4    
C . +2    
D . -2    
5. (2分) (2014·钦州)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    
B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 . 在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铁锈,溶液呈浅绿色    
D . 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变蓝色    
6. (2分) 关于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 . 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 . 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 . 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D . ×1018m3 , 不存在水资源危机
7. (2分) (2020·安徽)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多处使用滴管,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 滴加酚酞     
B . 放置滴管     
C . 取用盐酸     
D . 搅拌溶液     
8. (2分) (2017·盐城模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 . 人体缺铁时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 . 用甲醛水溶液浸泡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期保存    
D . 纤维素属于糖类    
9. (2分) (2019·鲅鱼圈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是( )
A . 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B .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 检验 CO2    
D . 称量食盐    
10. (2分) (2016九上·鼓楼期中)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     
B .     
C .     
D .     
11. (2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选用下列各组试剂,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 . Cu、FeCl2溶液,AgNO3溶液    
B . Cu、Ag、FeSO4溶液    
C . Fe、Ag、CuSO4溶液    
D . Fe、Cu、稀硫酸,AgNO3溶液    
12. (2分) (2018·牡丹江模拟) 洗涤在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
A . 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 .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 . 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 . 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13. (2分) (2018·绵阳) 镍氢充电电池有着广泛应用,镍(Ni)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
①Ni+2HCl=NiCl2+H2↑②NiO+2HCl=NiCl2+H2O
③NiO2+4HCl=NiCl2+Cl2+2H2O
对上述反应的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 . 镍能与氧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B . NiCl2能与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C . 反应②和③都是复分解反应    
D . 反应①、③中Ni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14. (2分) (2020九下·扎鲁特旗月考) 以下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
A . NH4H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