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格林童话中的“少儿不宜”.pdf

格式:pdf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格林童话中的“少儿不宜”.pdf

上传人:012luyin 2016/5/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格林童话中的“少儿不宜”.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叁建煎壹鞠黼困回豳嗣格林童话中的“少儿不宜" 回何玉蔚内容摘要:《格林童话集》中存在的“少)”的I'.--1题从1812#-的第一版出版后就不绝于耳,一直延续到今天,关键在于:面向儿童的童话表现的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丰富复杂的世界(当然也包括阴暗面的一个世界),还是大人所划定范围的、希望孩子看到的被限定的、虚假的经过“杀菌消毒”的完美世界,像其他民问文学一样, 《格林童话集》的内容可谓光明与阴暗,美好与丑恶甚至糟粕并存,真正的糟粕,,像宣扬因果报应、等级观念等,而这需要给孩子们讲《格林童话集》的父母们做一些润色及阐释工作。关键词:格林兄弟浪漫主义童话暴力少儿不宜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儿童性格的形成过程中,不管是多么微小的影响都会贯穿其一生。也就是说:“儿时的品格构成为成年时品格的核心;所有后来的教育都只不过是在儿时品格基础上的叠加,但是晶核的形式却没有发生变化。”111因此,这样一句话在很大程度上非常有道理:儿童是***之父,或者说,童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一个人的一生,那些持续时间最长、扎根最深的推动力,往往渊源于我们的童年,正是在那时,美德或邪恶、热情或感伤的基因首次移植于人的身体,并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品格。这样看来, 家庭就是塑造一个人的品格的第一所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一所学校。正是在家庭中,每一个人受到他最好的或者是最坏的道德熏陶,因为正是在家庭中他接受了贯穿其一生、直到生命结束才会放弃的行为准则。儿童在家庭中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当然也包括父母给孩子讲的故事, 其中脍炙人口的童话似乎是当仁不让的不二选择,像妇孺皆知的{:格林童话集》,早已超出德国国界,变成了世界儿童的亲密朋友。但是《格林童话集》真的适合孩子吗?(1it林童话集》是儿童读物的最佳首选吗?《格林童话集》中的血腥、暴力场景是否会对儿童造成不良的影响也就是《格林童话集》中存在的“少儿不宜”的问题从《格林童话》的第一版(1812年12月由柏林的埃美尔出版社出版,只是第1卷,1815年又出版了第2卷)出版后就不绝于耳,当然也延续到我们的当下,比如说19世纪德国就有学者指责格林童话中几个故事的野蛮,尤其是初版的《谜语》和《杜松子树》, 格林兄弟辩称,他们基于对流传故事的忠实态度,有理由保留这些残暴的情节,因为它们构成了民间传说的重要一面,也就是说, 大量的残暴情节是无法删除的, 因为它们属于这种叙事类型的基本要素,即,如果删除掉这些情节,故事就无法发展下去了,故事也就被迫中断。我们知道童话大致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由作家个人创作的,比方说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童话,英国作家奥斯卡· 王尔德写的童话,第二类是民间童话,即千百年来由群众口头流传,后经有心人搜集整理成书,而《格林童话集》就属于第二类,它的原名是<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搜集整理者是德国的格林兄弟, 即雅科布·格林(1785一1863)和威廉·格林(1786-1859),两兄弟在德国语言史上和文学史上都有不朽的功绩。格林兄弟是日耳曼学的奠基人,他们整理德语语法,编写德语语言史,出版了《德语字典》,成为德语语言研究的开创人。此外,他们搜集德国中古以来的德国民间童话和传说,成果是《德国传说》和《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尤其是后者奠定了格林兄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格林兄弟在《格林童话集》的前言中指出了他们搜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