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华南造山带的结构及成矿特点
【摘要】华南造山带早先一些学者认为是古陆,而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确定为造山带。华南中部中新元古代造山带可以划分为5个地质构造单元:乐平县构造混杂岩亚带、万年海相—滨海相沉积—火山沉积建造、赣东北蛇绿混杂岩亚带、怀玉火山—火山碎屑岩系、东乡—龙游混杂岩亚带。通过对不同构造单元形成大地构造环境分析,认为它们分别形成于火山弧—弧后盆地、弧间盆地、大洋岛弧、洋中脊、火山岛弧、弧前盆地等大地构造环境;华南中部中新元古代造山带属陆—弧—弧—陆碰撞造山带,发育在汇聚型板块边缘地带,古洋盆为一个多岛洋体系。很多类型的金属矿床都会于造山作用有关,这里还简单介绍华南造山带钦杭成矿带的成矿特点。
关键词 华南地区 造山带 中—新元古 代 钦杭成矿带
1构造单元划分
江西中部及赣浙皖相邻区内以宜丰景德镇—歙县断裂带为界,北为扬子地块;以萍乡—广丰—江山—绍兴断裂带为界,南为华夏地块;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之间为华南中部中新元古代造山带,该带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乐平—歙县构造混杂岩亚带、万年构造单元、赣东北蛇绿混杂岩亚带、怀玉构造单元、东乡—龙游混杂岩亚带等五个二级构造单元
2 华南中部造山带地层层序划分对比
华南中部造山带(South China Orogen)自桂北开始,向东北过黔东、湘中,延至赣东北、皖南到浙西一带,长度约2 000 km,它是中国前寒武纪发育最完整的造山带。
华南中部造山带内中元古代地层属于广义的/板溪洋,具有可比性。以赣皖浙一带为
例,虽受加里东)印支)燕山等后期构造的叠加与改造,仍可分出不同的大地构造相。
最外侧(东侧)为岛弧火山沉积相。分布于怀玉山)浙西地区,以双溪坞群为代表,自下
而上为细碧角斑岩)英安流纹岩建造。
中部为弧后盆地沉积相。以障公山地区溪口岩群为代表,碎屑岩为主夹火山岩、火山碎
屑岩;岩性、岩相变化大,同期变质变形强烈,属非史密斯构造地层单位。
内侧则为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相。以碎屑岩为主,变形浅,原生沉积结构、构造保存完好,
区域延伸稳定,可比性强。以九岭地区双桥山群为代表。
中元古代末的造山运动十分强烈,浙赣皖相邻区可统一称之为神功运动。浙江富阳神功不整合面,安徽黟县历舍不整合面等十分清晰。四堡运动—梵净运动—神功运动大致相当,自南西向北东是否有某种穿时性,有待深入研究。
3华南造山带的成矿特点
华南造山带典型的成矿带是钦杭成矿带。钦杭结合带与钦杭成矿带是在前人特别是在水涛(1984)、史明魁(1993)和杨明桂(1994)等研究的基础上,由我牵头的“罗霄—武夷隆起区成矿环境和成矿预测”课题组于1995年厘定的,相关论文与专著发表于1997、1998年。此后,在我参与的多项全国编图工作中对此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思考,现提出来共同探讨。
钦杭结合带包括中新元古代的扬子与华夏两个古板块及其间的华南洋于晋宁运动时期(820±Ma),发生洋壳消减、弧陆碰撞所形成的结合带。此后受其制约,两个板块前缘长期相互作用形成了一条复杂构造带和重要的成矿带。西南自钦州湾经湘中、赣中至杭州湾,总体呈北东向反S状弧形展布,长约2000Km
钦杭成矿带的主要特征
钦杭成矿带于2010年已列入我国19条重要成矿区带,其范围根据钦杭结合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