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浑南介绍 2010 年初, 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做为经济区核心城市,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2013 年第十二届全运会将在我省举行, 沈阳市将作为主要承办城市和全运回主赛场。场馆及全运会选址于大浑南地区, 为沈阳城市向南拓展带来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0 年2月。沈阳市做出了将东陵区、浑南新区、航高基地三区合署办公的战略决策, 揭开了“建设大浑南、迎接全运会”的序幕, 为大浑南的开发建设奠定基础, 全面启动大浑南开发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大浑南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并将在未来三年积聚众多战略发展的有利要素, 如全运会的召开, 高铁站建成使用,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扩建等,开发时机已经成熟。大浑南发展目标: 将把大浑南地区发展成为城市空间和功能完善拓展区、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聚集区、城乡统筹首善区、科学发展示范区。在 600 平方公里的大浑南地区,将规划形成“一个核心区,三个产业集聚区”。三个产业集聚区为: 浑南高新区、沈抚生态智能港、航高基地。●浑南高新区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向东发展与出口加工区、新加坡工业园共同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沈抚生态智能港以沈抚同城建设为契机,重点发展智能产业, 形成生态智能产业集聚区。●航高基地以航高基地建设和桃仙机场扩建为契机, 重点发展航空产业和临空产业,打造航空产业集聚区。规划指标: 人口规模为 50 万人, 总用地面积: 57 万平方公里(其中:可开发用地 平方公里,占总用地面积 % ;基础设施用地 平方公里,占总用地 % )全区绿地率 % 一、大浑南的优势大浑南地区整合分散的空间资源,形成沈阳城市拓展升级的重大战略空间, 调整后辖区总面积约为 600 平方公里。大浑南地区与母城仅一河之隔, 是未来城市核心功能的拓展区。建设大浑南, 对于沈阳整合区域资源、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实现由大城市向服务区域的大都市转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大浑南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 并将在未来三年积聚众多战略发展要素, 如全运会的召开,新沈阳南站的投入使用等。 1. 区位优势: 大浑南地区位于城市东南部, 是沈抚、沈本、沈辽鞍三条城际连接带的交汇点。开发建设大浑南, 必将吸引各种资源要素向大浑南聚集。 2. 交通优势: 区域内拥有沈阳桃仙国际机场、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 拥有沈抚城际铁路和沈丹、长大铁路, 正在建设的哈大客专和沈丹客专;在建的地铁 2 号线;拥有沈丹、沈大以及三环等高速公路; 现有 9 座跨河桥梁与母城相连,加上在建及规划控制的共 16 座,将保证与母城的便捷联系。大浑南将聚集高速铁路、公路、航空及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 呈立体式交通。近期, 大浑南地区将打通联系母城南北交通干道,强化浑南核心区与浑北母城之间的联系。将增加大浑南地区的地铁线网密度,近期有 2 号线、 4 号线、9 号线、 10 号线通过大浑南地区,远期有 6 号线、 8 号线通过该区域。大浑南区域内拥有桃仙国际机场、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 沈抚城际铁路; 沈丹、长大铁路国铁; 正在建设的哈大客专和沈丹客专; 在建的地铁 2 号线。 2013 年沈阳南站地区将成为沈阳市对外交通的崭新门户, 是集高铁、地铁、城际巴士、公交为一体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区, 是大浑南地区新一轮发展的动力源。同时 2010 年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即将开工建设, 至 2013 年, 将建成 20 万平方米 T3 候机楼,至 2020 年, 桃仙国际机场将建设成为“ 21 世纪东北亚航空枢纽”。 3. 生态环境优势: 大浑南地区生态环境优良, 北临浑河, 南依群山,河流水系编织其中。 4. 产业支撑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大浑南地区已经形成高新技术开发区、航高基地、沈抚新城生态智能港、出口加工区、新加坡工业园等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园区。二、大浑南的特色“世界第三代城市典范”区别于以煤、油为能源驱动的第二代城市, 大浑南有着坐拥太阳能、风能的新能源区位优势, 将自身打造成为新能源时代生态城市建设的旗帜。也就是说, 未来大浑南建设将本着无煤、低碳、低硫为目标,给世界呈现一个生态新城。“东北亚智慧都市节点”区别于传统产业, 大浑南将在创意产业上下工夫,卖“概念”,重点发展“点石成金”的项目,以沈抚同城建设为契机,重点发展智能产业,形成生态智能产业集聚区。大浑南将成为沈阳新的核心区,是集科技研发、体育健身、文化创意、教育培训、商业服务、对外交往等功能为一体的配套齐全、设施完善的生态新城。依托十字轴, 规划形成七大功能片区。建设 6 平方公里中央公园。目前, 沈阳南部除浑河岸边的滩地公园外, 尚需要大型生态公园与之配套, 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