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输血安全和临床输血 概 论
临床输血的基本要求
安全
有效
临床输血的基本要求-有效
提高血红蛋白水平(血液氧气输送和供应能力)
纠正机体凝血功能障碍
补充血小板
补充凝血因子
提升胶体渗透压和补充与维持血容量?
必要性?
替代治疗手段(输液)
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
必要性? --其他抗感染治疗
输血的有效性?
“浓缩白细胞”?
临床输血的基本要求-安全
了解输血安全现状的意义
输血决定的依据之一
输血前患者告知
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
输血安全的基本要求
杜绝人为差错
避免和尽可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控制输血可能的对患者的负面影响
输血疗效显著大于输血负面影响时才应输血
负面影响程度可以接受
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输血相关传染病
病毒
细菌
螺旋体 如 梅毒
原虫 如 疟疾
免疫性输血反应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输血过敏反应
其他 循环过载 大量输血相关副反应 等
输血危险几率(美国)
危险纪几率/百万单位
病毒 HBV
4 (1 / 220000)
HCV
1(1/800000- 106)
HIV
1(1/- 106 )
细菌 红细胞
2 (1/500000)
血小板
500 (1/2000)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1-4(1/250000-1000000)
延迟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1000 (1/1000)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125(1/8000)
输血可能传播的病毒性疾病
HIV-1,HIV-2 艾滋病
HTLV-I,HTLV-II 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
肝炎病毒 肝炎
HBV,HCV,HDV,HEV,HGV?
HAV
NonA-E HV
巨细胞病毒 EB病毒 多器官受损,常见肝脏受损
细小病毒B19 慢性溶血性疾病 骨髓损伤
新出现的输血相关病毒
脘病毒 prion(新克-雅氏病)
WNV
SARS-Con ?
决定输血传播病毒危险性的相关因素
病毒在人群中的阳性率
献血者病毒阳性率及其和普通人群的差异
病毒的感染力
病毒感染的临床后果
人群免疫水平
病毒感染后窗口期的长短
血液筛检水平和可靠性
临床用血和自身输血
血制品输注形式和一次输注量
血液制品的种类和特点
病毒在人群中的阳性率
献血者来自普通人群
和病毒阳性者参加献血的机率相关
HBV 威胁输血安全的主要病毒
HTLV-I/II 我国尚未进行常规检测
献血者病毒阳性率及其和人群阳性率的差异
献血者病毒阳性率的意义
阳性率和漏检率的关系
献血者和人群病毒阳性率的差异的意义
反映了献血体制的实质和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