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工龄计算政策讲解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刘鹏程一、概念?1、工龄的分类?工龄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工龄是劳动者工作时间的记录,是用以考察劳动者向社会尽劳动义务、贡献大小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确定劳动者享受病假待遇、退休待遇和其它待遇的主要条件。?工龄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一般工龄,本企业工龄,连续工龄,工作年限, 折算工龄。 2、参加革命工作时间: ?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时间,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脱离生产以革命工作为职业,或经我党组织决定,接受党的任务,以公开社会身份为掩护,实际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时间。对于以务农、做工、上学和从事其他职业为主, 兼做些革命工作或参加某些革命活动的,应肯定他们为革命做的贡献,但不应计算为参加革命工作时间。根据这一原则,中组部印发了《关于确定建国前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规定》(中组发[1982]11 号),作出了 14条明确的规定。建国后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建国后参加革命工作时间,主要是指在 日以后,参加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机关、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国营、合作社营、公私合营的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时间, 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及其所属单位工作的时间。常见的几类?--- 直接参加国有性质单位的时间。?--- 参军后转业、复员、退伍到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从参军之日算起。对其回乡的一段时间,可另加注明。?--- 临时工转为国家正式职工,其参加工作革命工作时间或连续工龄,从本单位最后一次当临时工之日算起。转为合同制职工的同样照此办理。?--- 民办教师、长期顶编代课教师被招收、录用为公办教师,或经组织批准录取到各级各类学校学习,毕业后仍继续从事教育工作的(包括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从经组织批准当民办教师、代课教师之日算起。?---1962 年至 1983 年底期间由国家统一组织下乡插队的城镇知识青年,被招收为国家职工后, 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或连续工龄,从经组织批准下乡之日算起。二、联系与区别?1、连续工龄与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联系与区别?联系:计算为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就可以计算为连续工龄;能计算为连续工龄的时间,却不一定同时可以计算为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区别:两者规定的内涵不一样。一般来说,参加革命工作时间是确定起点,回答何时参加的问题,连续工龄是确定长短,回答有多少年的问题举例?某干部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国后转业到地方国营企业单位工作,1987年到达离退休年龄,其参加革命工作的时间为1947年,连续工龄也是从1947年算起,按规定可以办理离休, 享受离休待遇。?如果该干部1947年不是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而是进入私营企业单位工作,从未间断,建国后该私营企业历经公私合营、国营几个阶段,同样于198 7年到达离退休年龄,他的连续工龄也是从1947 年算起,但他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只能从企业公私合营的时间算起,只能按规定办理退休,享受退休待遇。 2、连续工龄与工作年限的关系?连续工龄与工作年限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二者不能完全划等号。 1956 年我国生活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前参加工作的人员, 其连续工龄和工作年限有的是一致的,有的是不一致的。举例?以建国后参加工作的人员为例,凡直接参加我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人民解放军和国营、公私合营、合作社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其连续工龄和工作年限是一致的。?先参加私营企业单位工作,后转入国营、公私合营、合作社营企业、事业单位或调入我党机关、人民团体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工作的人员,共连续工龄和工作年限是不一致的,共连续工龄可从私营单位工作之日算起,其工作年限则从转入或调入国营、公私合营单位或机关、事业单位算起。? 1956 年后,我国生产资料所在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私营企业单位不存在了,其连续工龄和工作年限相一致。改革开放以后,又开始发展私营经济,但也开始实行了社会保险制度,一般都实行了缴费制度,按照缴费年限确定待遇。目前,工作年限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中还在使用。?在计算方法上也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