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读《新教育之梦》心得体会.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读《新教育之梦》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2072510724 2016/5/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读《新教育之梦》心得体会.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读《新教育之梦》心得体会曾有人这样说, 一个失职的医生, 他毁掉的可是一个人, 甚至可能会是一个家庭, 然而一个失职的老师, 他毁掉的可以是一代人。可见, 教师身负的重任。“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最近, 我读了知名教育家朱永新的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 令我油然而生敬意。要成为一名教师, 不难; 可要成为一名好教师, 却是很不容易的。本书对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都作了深度的阐述; 同时对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及父母也作了形象地勾勒。伴随着书中描述的教育理念, 我仿佛飞翔在一个崭新的世界。“理想的智育应注重协调和谐, 融德、智、体、美、劳, 诸育于一体,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我十分赞同这一点, 理想的智育不能狭隘理解为成绩好就行了。它应该与德、智、体、美、劳融为一体, 它不但是单纯的传授知识, 还有着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教育、求真信念的塑造、审美情感的熏陶、坚强毅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训练等。试想, 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成绩好, 其他方面都不行, 这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吗?现在的孩子已俨然成为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 已****惯了接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 不懂得回报和感恩, 缺乏动手能力和受挫能力, 在与别人相处时处处表现出的斤斤计较和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这些情况, 如何改变, 如何在有限的教育空间有效实施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我们思考。书中还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 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营造书香校园, 大量阅读书籍。读书是一种幸福, 一种乐趣, 更是一种享受, 这也正好和我校所提倡的读书活动相吻合,大量的阅读确实会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提升师生们的人文素养。读完此书, 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 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 记录自己的感受, 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 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 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而吸引。是啊, 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 教育日记开始, 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 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教育悲剧的产生往往缘于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只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实施教育,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 这才真正是教育的成功, 也是每一个学生的成功。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因此, 我认为, 转变“后进学生”的关键是帮助他们树立其学****的信心, 使他们和优秀生一样体验到学****的成功感。正是因为我们的学生****惯、智商、学****成绩等各不相同, 但他们都是一个个有着自己想法、思维的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和富有新鲜感。当然,加强德育还有必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去,我们经常把学生的品行问题和心理问题混为一谈。两者固然有密切的关系, 但是毕竟还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在生活中所犯的错误往往被看作是德性问题, 实际却是心理问题, 如学生拿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