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古诗词鉴赏训练(2).ppt

格式:ppt   大小:102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词鉴赏训练(2).ppt

上传人:xxq93485240 2021/1/20 文件大小:10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词鉴赏训练(2).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5届备考资料
古诗词鉴赏训练题答案解析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供传递公文的人和来往官吏休憩的地方。这里指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今江苏南京)。
草合:草已长满。
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
旧家燕子:引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句含义。
啼鹃带血:用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鹃带血的典故‘暗喻北行以死殉国,只有魂魄归来。
别却:离开。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译文 :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
 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
 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 元:同"原")
 而人民已成了元朝的臣民。
 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
 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
 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
 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带血啼鹃”代表着一种执着不悔、鞠躬尽瘁的精神;联系全文可知,本诗写于宋亡之时,作者用风景和人的对比表达了故国沦丧的物是人非之感,又用“孤云”“芦花”“燕子”等意象自比,表达对故土的依恋;最后一句用“带血归”一语表明对故国的怀恋和身为臣子的忠诚。
“啼鹃”的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诗人化用“望帝啼鹃”的典故,与“孤云”“芦花”“燕子”等意象结合,表达了即使死去也要化为啼鹃飞回故乡的愿望,抒发了对故土故国的深切依恋。“带血归”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不渝的民族气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诗歌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1、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二是诗歌中作者创作的人物形象。
作者在诗歌中刻画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大多是借这个人物形象抒发自己的一些想法、感慨。例如《雨霖铃》中“我”这一漂泊江湖多年的多情浪子;“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中集身世之悲与国家之痛于一身的杜甫。第一题鉴赏抒情主人公李白的形象。第一题作者创作的人物形象。
作者在诗歌中创作的人物形象,大多有其用意。可以表达自己的愿望,例如曹植有远大的抱负,生平念念不忘建永世之功,他在《白马篇》中塑造的一个游侠英雄的形象。“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个武艺高强,不惜为国捐躯的青年英雄形象不妨看作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可以与自己同病相怜,例如《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白居易;可以与自己对比,例如“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周郎与“早生华发”的“我”;或者寄托追慕、景仰,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表达惋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同情、赞美,“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表达讽刺、批判,“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鉴赏事物形象
2、鉴赏事物形象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大类叫“咏物诗”,即托“物”言志。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对咏物诗的鉴赏,不要停留在其外在特点上,要挖掘事物内在的神韵、品格、精神,找到与“志”的契合点。如于谦《石灰吟》中“千锤万凿”“烈火焚烧”与诗人不畏挫折磨难;“粉身碎骨”与不惜牺牲;“清白”与诗人的节操皆有对应关系。
3、鉴赏景物形象
景象即景物形象。大家都熟悉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象常常寄托诗人的情感或者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象。如元稹“遍绕篱边日渐斜”的《菊花》,就蕴涵了作者对菊花的高洁品质的认可和追慕之情。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看似纯粹写景,实际上还是含蓄地透露出作者对高旷脱俗的境界的向往。第3、4题就是刻画了景物形象。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