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古诗词赏析《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词赏析《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5/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词赏析《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教案背景 1 、学生: √中学小学 2 ,学科:语文 2 、课时: 13 、学生课前准备: ①学生能够背诵《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②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每首诗的诗意和主题。③发现理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尝试同学间互助解答。二、教学课题:古诗词赏析《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①、学生能够理解每首诗的诗意和主题。②、学生会赏析每首诗中的名句。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③、学生能够体会到诗人或词人从内心深处流露的情感,能够产生共鸣。四、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两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时代,都表达了思念之情。学生借助词典和课文注释, 大体可读懂课文。在学****时宜从整体感知作者在诗中描绘的情景,从而了解诗的内涵美,然后从用词的角度深入分析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深入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通过朗读品味。【百度搜索】 e/06-06-18/ 2 、写作背景: 《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唐代诗人。《水调歌头》,作者苏轼,宋代人。作这首词时已41岁,为密州(现代的山东诸城)太守,治上很不得意, 与其弟子由( 苏辙) 已六七年不见, 心情抑郁寡欢。但他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 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百度搜索】 e/06-06-13/ 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讨法等。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两首咏月诗词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二)指导朗读:读出诗中怀人的思想感情。(三)在诵读的基础上,用流畅的语言梳理每首诗的画面。(四)根据赏析材料,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和诗词中的一个字。(五)背诵,默写。十五夜望月唐·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在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 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主要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 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你看他选取“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