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节 选线与车站分布
第二节 线路平面
第三节 线路纵断面
第四节 线路网络规划
第五节 轨道的几何形位
第六节 限界
*
本章内容
地铁线路设计
*
*
线路设计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可行性研究阶段
总体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
施工设计阶段
通过不同设计阶段,逐步由浅入深,不断地比较修正线路平面、纵剖面和坡度、线路与车站的关系,最后得到地铁和轻轨线路在城市三维空间中准确的位置。
地铁线路设计
*
*
地铁线路设计
*
*
第一节 选线及车站分布
(GB 50157-2003)对选线和设计的基本规定:
(1)地下铁道线路按其在运营中的作用,应分为正线、辅助线和车场线。
(2)地下铁道的线路在城市中心地区宜设在地下,在其他条件许可的地区可设在高架桥或地面上。
(3)地下铁道地下线路的平面位置和埋设深度,应根据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和其他地下构筑物的现状与规划,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的结构类型与施工方法以及运营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确定。
地铁线路设计
*
*
(4)地下铁道的每条线路应按独立运行进行设计。线路之间以及与其他交通线路之间的相交处,应为立体交叉。地下铁道线路之间应根据需要设置联络线。联络线宜采用单线。
(5)地下铁道车站应设置在客流量大的集散点和地下铁道线路交会的地方。车站间的距离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在市区宜为Ikm左右。在郊区不宜大于2km。
(6)轨道设计应保证列车安全、平稳、快速运行,其构造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弹性和耐久件,并满足绝缘、减振和防锈等要求。
地铁线路设计
*
*
我均站间距离
城市名称
线别
线路运营长度(km)
车站个数
平均站间距离(m)
北京
1号线西段
12
1 534
北京
环线
18
1 278
北京
复八线
11(地下9个、地面2个)
958
上海
地铁1号线(一期)
13
1 200
上海
地铁2号线(一期)
10
1 277
上海
明珠轻轨线
19(高架16个、地面3个)
1 370
广州
地铁1号线
16
1 086
广州
地铁2号线
20
1 105
天津
一期工程
7
1 100
地铁线路设计
*
*
2.路网规划与线路走向
从技术和经济角度考虑,选线遵从以下原则:
(1)按照路网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线路基本走向应选择沿主要客流方向,并且要通过大型客流集散点。
(2)选择线路走向要考虑地质条件、历史文物的保护、地面建筑和地下建筑物等情况,在老城区线路应选择地下线路。
(3)地下线路基本走向应结合地形、地质及道路宽窄等条件,尽量选择在施工条件好的城市主干道上。
地铁线路设计
*
*
(4)地下线路通过建筑群区域的范围应限制在最低限度。
(5)对于浅埋隧道线路、地面线路或高架线路,其布设位置通常是沿着较宽的城市干道,或是通过建筑物稀少的地区;对深埋隧道,在两车站间取短直距离。
(6)当线路预定与远期规划线联络时,先期建设的线路应考虑与远期规划线路交叉点处的衔接,虽然暂时费用支出有所增加,但为未来路网中乘客的换乘方便创造了条件。
(7)选择线路走向时还要考虑车辆段、停车场的位置以及连接两相邻地铁线路间的联络线。
地铁线路设计
*
*
第一节 选线及车站分布
(1)影响车站分布的因素
①大型客流集散点
大型客流集散点往往是城市的政治、经济活动中心。是城市的窗口地段。该地段不但客流量大,而且集中,对地面交通压力很大。城市轨道交通应在大型客流集散点设立车站,吸引这些客流,充分发挥自身的效能,对解决城市交通起到积极作用。
地铁线路设计
*
*
②城市规模大小
城市规模大小由城市建设区域和规划区域的面积及人口所决定。一般来说,城市区域面积越大,城市居民出行的乘距就越长。
③城区人口密度
我国地域辽阔,分布在南北东西各地的城市人口密度差异很大,如北京市四个中心城区(东城、西城、崇文、宣武)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8万人),上海市中心五个区(静安、卢湾、黄浦、虹口、南市)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5万人。 人口密度大,则同样的吸引范围内,发生的交通客流量大,因此车站分布宜密一些。
地铁线路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