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恶性黑色素瘤治疗进展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放疗科崔珍一、概述?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 ) 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皮肤粘膜和色素膜恶性肿瘤,也是近年来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 年增长率 3%~5% . ?好发部位: 90% 发生于皮肤,少数可发生于皮肤以外的部位,如直肠,肛门,食管和眼内。?恶性程度高、转移发生早,复发率高,死亡率高。一、概述发生部位二、流行病学?死亡率高,仅次于肺癌,占第二位?白种人发病率高于其他肤色人种。?我国发病率低,但是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占皮肤恶性肿瘤发病率 5%, 但是占死亡率 75% 流行病学?肿瘤的分期、厚度为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皮肤黑色素瘤预后好于粘膜黑色素瘤。? KIT 基因和 BRAF 基因突变为皮肤黑色素瘤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KIT 基因突变为粘膜黑色素瘤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三、病因?日光暴晒:日光中的紫外线( UA)灼伤皮肤诱导 DNA 突变。?种族与遗传:白人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较黑人高。亚洲和非洲地区 MM患者的原发病灶多位于足跟、手掌、指趾和甲下等接触紫外线极少的地方,其病因尚不明确。 50% 以上的家族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检测到了抑癌基因 KIT 基因、 BRAF 基因等突变。三、病因? 60 ℅的恶性黑色素瘤由良性痣恶变产生。?不恰当的处理有可能诱发色素痣恶变和迅速生长, 如刀割、绳勒、盐腌、激光和冷冻等。黑色素瘤的诊断?包括病理学诊断标准和临床诊断标准?强调早期诊断。?有条件时,可进行瘤组织的分子标志物检测, 如 BRAF- V600E 和 C- kit 突变等。?病理报告应当包括肿瘤的厚度及大小以及有无溃疡以指导分期和治疗。四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痣或色素斑迅速增大,隆起,破溃不愈, 边缘不整或有切迹、锯齿,颜色改变、局部形成水泡、瘙痒、刺痛等。?进展时可出现卫星灶、局部淋巴结肿大,移行转移。?远处转移:仅发生肺转移的预后好于其它远处转移。 Clinical types- MM 浅表扩散型恶性雀斑样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结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