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试题.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薇薇安 2021/1/29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试题.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试题
填空题
某次检测的结果代表着某个时段、某个地点、某个人员佩戴采样器期间某检测项目的浓度或强度。
粉尘、毒物样品的采样时,应记录的气象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可溯源性,应记录检测时的生产状况、防护设施运行情况以及气象条件。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检验方法包括:焦磷酸法、红外分光光度法、X射线衍射法。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包括:滤膜溶解涂片法、自然沉降法。
在测量高温时,对常年从事高温作业的,应在夏季最热月测量;从事室外作业的,应在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测量。
测量高温时,作业环境热源稳定的,、,取平均值。
测量高温时,如人员实际受热不均匀,应分别测头部、腹部、踝部,计算平均值。
动力采样器材的原理主要是:吸收、吸附、阻留三种。
冲击式吸收管/气泡吸收管/多孔玻板吸收管应用于极性较大的气体,如:SO2、NH3、H2S等。
串联两个吸收管以增加捕集效率。
检测样本的代表性受多方面影响,包括:时间、地点、人群、天气、生产状况、采样方法、检验的准确性。
粉尘分散度的的两种表示方法是粒子分散度和质量分散度。
进行气体、粉尘采样之前,都应该用皂膜流量计对采样器进行校准。
手传振动的强度用计权加速度(m/s2)或计权加速度级(dB)表示。
判断题
定点采样结果反映工作地点的危害情况。对
个体采样结果反映工作场所的危害情况。对
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时应进行现场调查,开展日常检测前没必要进行现场调查。错
粉尘采样夹内装上不透气的塑料薄膜,放于盛水的烧杯中,向采样夹内送气加压,当压差达到1kPa时,水中应无气泡产生。对
在最大流量和4kPa的阻力下,空气采样器应能稳定运行2~8h以上,并且流量保持稳定,波动不大于±5%。对
用焦磷酸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时,可收集工作岗位地面落尘作为样品。错
用物理性方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时,可直接对普通滤膜上的粉尘进行测定。对
采用滤膜溶解涂片法测定粉尘分散度时用过氯乙烯滤膜、乙酸丁酯溶剂。对
进行粉尘采样时,应根据粉尘浓度选择不同直径的滤膜。对
测量噪声时应将传声器放于耳部高度,指向声源。对
测量噪声时,工作场所风速超过3m/s时,应戴风罩。对
粉尘粒子分散度越高,沉降速度越大。错
用吸附材料采集的样品应低温保存、及时送检。对
用微孔滤膜采集的样品多数是不易挥发的物质。对
用直读仪器检测的结果也可计算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错
检气管法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错
当电焊工使用防护面罩时,应测量罩内辐照度或照射量。对
地下矿山粉尘采样点,应设在作业面的回风侧。对
地下矿山粉尘采样点,。对
50m长的输煤皮带,应于头、尾各设1个粉尘采样点。对
选择题
1、在进行空气样品采样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BCD)
A、应设样品的空白对照   B、采样时应避免有害物质直接飞溅入空气收集器内 C、计算时取采样前后的流量均值  D、在采样点温度低于5℃和高于35℃、.4 kPa时,应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2、关于空气样品的采样,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BC)
A、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PC-TWA时,应选择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  B、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PC-STEL或MAC时,应选择一天中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间段  C、控制效果评价时连续采样3天 D、事故性检测时,至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低于IDLH为止
3、检测前的仪器准备项目包括:(ABCD)
  A、检查电量 B、校准流量   C、校准定时装置 D、准备好采样器材
4、关于定点采样,正确的是:(AB)
A、采样器放置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B、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C、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上风向,并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   D、采样时间一般30分钟
5、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的定点采样,正确的是:(AB)
A、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1个采样点   B、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10米设置1个采样点 C、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休息室不用采样   D、取各点的平均浓度作为该劳动者的短时间接触浓度。
6、关于个体采样对象的选择,正确的是:(ABC)
A、凡接触和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劳动者都列为采样对象范围 B、采样对象中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  C、某工种有6人,应选3名接触浓度最高、接触时间最长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