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寻人启事话剧
篇一:话剧鉴赏之《暗恋桃花源》
话剧鉴赏之《暗恋桃花源》
摘要:《暗恋桃花源》是赖声川表演工作坊成立之后于1986年创作的第二部舞台剧。这部戏中将舞台作为两个话剧团《暗恋》和《桃花源》的表演地点,交替讲述这两个不相干话剧的内容,将其框架定在“两个剧团争夺剧场”这样一个主题和两个“戏中戏”的表演形式上。将两份不搭调的东西放在一起,却生出了另一种秩序。并以这种奇特的戏剧结构和悲喜交错的观看效果闻名于世,被称为【表演工作坊】的“镇团之宝”。
一、内容简介
“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他们都与剧场签定了当晚彩排的合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由于演出在即,他们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暗恋”是一出现代悲剧。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也因战乱离散;其后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却彼此不知情,苦恋40年后才得以相见,时以男婚女嫁多年,江滨柳已濒临病终。
“桃花源”则是一出古装喜剧。武陵人渔夫老陶之妻春花与房东袁老板私通,老陶离家出走桃花源;等他回武陵后,春花已与袁老板成家生子。此时剧场突然停电,一个寻找男友的疯女人呼喊着男友的名字在剧场中跑过…
二、观后感想
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没有任何联系的剧组,聚集在一个舞台上,一个悲剧,一个喜剧,拼凑在一起成为两个极端的故事。一个将爱情捧至理想的极点,一个则将爱情埋进现实的土里。而无论是爱情至上亦或是现实至上,人类终其一生不过是在浑浑噩噩中寻找着能够爱你或是被你爱着的人。
《暗恋》里的江滨柳和云之凡是相爱的,但时代的悲哀却将他们两人分开的那么彻底,年轻时的分离,四十年的杳无音讯,到最后两人白发苍苍,再次相见是却已是形同陌路。还记得第一幕两人年轻时曾在上海的路灯下相诉衷肠,云之凡说,你在昆明带了三年,又是在联大念的书,我家就在联大隔壁,我们居然跑到上海才认识,要是我们在上海也不认识会怎么样?江滨柳说,不会,哪怕我们在上海不认识,我们隔了十年??二十年甚至四十年,我们一定会认识的。然而却一语成谶,他们终是在茫茫人海中相隔了四十年,相互思念牵扯了四十年。它形式上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悲剧,相爱之人不能厮守,在现实的压迫中妥协低头,但其内核确实让人欣慰的,因为它肯定了爱情的存在。故事的最后,老年时带着寻人启事找来的云之凡,与带着四十年执念终将病逝的江滨柳相见,再一次奏响了爱情和鸣的曲子,也同样为这个悲剧画上了句号。
《桃花源》中春花这个角色可以说代表了大多数婚外情女人的心态。先是嫌丈夫老陶没本事,红杏出墙袁老板,后来又因与袁老板合计害死老陶而愧疚惶惶不得安宁,。老陶来到桃花源这个无情无欲的仙境,遇到了跟春花和袁老板长得一模一样的桃源夫妻,起初内心并不平静,可在那种谜一般的氛围里,老陶最终释然了对春花的恨,却留下了他对于春花的爱,那份即使被算计被被戴了那样一顶绿帽,仍然不离不弃的痴情。
桃花源为何让人放下情欲?因为爱的不对等,老陶一味地对春花付出爱,却并未得到春花的回应,白衣夫妇劝她放下,他放不下,于是最后既寻不回春花,又失去了桃花源,在对情欲的执着中自我折磨着。
暗恋和桃花源讲述的都是爱情,而表现的却都是爱情所带来的悲剧,在现实的枷锁中求而不得,在不对等的爱情中吞噬自我。都是一份份受难的爱,却又敌不过它所带来的美好,如飞蛾扑火般一次又一次地渴望着。它表达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寻找”中却充满“虚妄”的无奈,并且再一次警示着人们,且行且珍惜!
篇二:《暗恋桃花源》话剧艺术欣赏与表演教案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 案
篇三:剧本楼上楼下
题目:楼上楼下,房东房西
主要人物:
哏儿爷:姓古,68岁,老伴儿早逝。幽默健谈,爱讲笑话,大家称“哏儿爷”。
退休的老厨师,他逢人就讲周总理曾经吃他做的天津老豆腐,一个劲儿
的说“好吃,地道”。性格正直倔强,爱管闲事,但心地善良。哏儿爷
不喝茶,不喝酒,但爱吸旱烟,他有他的哲学,他说喝茶伤神,喝酒乱
性,吸烟显得成熟沉稳,但是他却坚决反对邻居贾所的儿子小寒吸烟。
哏儿爷到哪都叼着他的烟斗,经常炫耀说,这烟斗是有历史的,是祖传
的蓝田的奇玉制成,当初周总理还亲自拿在手上夸他的烟斗。喜欢听戏,
没事哼几句,会说天津快板。口头禅“嘛大点儿事儿啊,楼上楼下,房
东房西的,至于吗。。。。。。”
古东:哏儿爷的儿子,一名司机,天天做梦都发财,因为时常摆摊卖赝品古董,
名字又叫古东, 因此人称“古董”。有些小混混气质,但重义气,敢为
朋友两肋插刀.
古曦:哏儿爷的女儿,一名记者,梦想做一名像席娟一样出色的作家和编剧,人
漂亮开朗,很有才华,但眼光特高,提倡单身,拒绝结婚,每次都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