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2021年龙游石窟导游词.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龙游石窟导游词.docx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21/1/30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龙游石窟导游词.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龙游石窟导游词

  龙游石窟是中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它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表现。龙游石窟能够追溯到公元前22021年,是至今被发觉到的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底人造建筑。下面是xx为大家搜集的有关范文,仅供参考!
  大家好,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各位好友的到来的。
  洛阳,是中外著名的历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使各位贵宾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深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洛阳在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全部的城市,素称“九朝古全部”。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间地作为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今天,我们去参观的举世著名的龙门石窟便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经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中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和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直,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早在原始社会,大家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绘动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现象出现并作为佛教信徒、僧侣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却是在古印度兴起佛教后出现的。
  因为山林的幽静、神秘、石窟的冬暖夏凉,依山雕凿石窟比用砖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因此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寺艺术,伴随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中国的边疆和内地,同中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多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中国的一个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我们今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中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龙门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说的有利条件外,还有个不可忽略的自然条件。伊水两岸的山崖全部属于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层。其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很适合于艺术造像,和其它砂岩石相比,有着宜于保留的有利条件。
  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是继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以后由皇室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现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2021年左右)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各位好友,—2小时的时间,在此,我们每分钟能够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多块。造像以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