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Vglfte实验二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4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Vglfte实验二报告.doc

上传人:sanshenglu2 2021/1/31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Vglfte实验二报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安徽铜陵地区铜官山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
区域地质背景
  铜陵地区位于贵池-马鞍山窿起带(印支期窿起带)的中部,西以郯庐断裂为界分别与华北地块和大别地块毗邻,南东与江南台隆相连。南、北两侧分别被两条东西向的隐伏基底断裂所围限,与贵池、繁昌两个北东向的S状窿褶带相隔;东西两侧分别为北东向大型断裂带为界,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菱形窿起地块(图1-1)。
图1—1 下扬子地区构造简图(据刘文灿等,1996)
沉降带;2。隆起带;3。背斜轴;;;6。郯庐断裂带;7.构造单元边界
安徽铜官山地区矽卡岩型铜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钢金铁硫成矿带的中段,铜官山“S”状背斜的北西翼。东西长约15km,南北宽约10km,铜官山、东狮子山、金口岭、鸡冠石等近10个大中型矿床密集分布于此。矿床沿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铜官山岩体,呈NE向展布,与铜山背斜一致。
该区地层出露为志留—第三系。志留-泥盆系主要为碎屑岩; 石炭-三叠系以海相碳酸岩为主, 夹海陆交互相的煤及页岩; 侏罗系主要为火山岩; 白垩系、第三系多为陆相堆积。与成矿有关的层位主要是在石炭系底部与泥盆系顶部接触界面上, 区内现已查明的几个大型矿床, 如冬瓜山、, 该期一般分为早晚两期。燕山早期, 岩性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偏中性岩类; 燕山晚期岩性为偏酸性的石英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 , 主要矿产有铜、铁、硫、铅、锌、金、钼等。其中以铜为主, 与邻区宁芜) 庐纵火山岩盆地中的铁矿构成著名的铁铜成矿带。
矿区地质特征
1、矿区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自老至新有志留系下中统高穴边、坟头组( S1+2
)夹砂岩的泥质页岩、砂岩;泥盆系上统五通组(D3w)石英砂岩;石炭系下统金陵组(C1j)厚层灰岩、高骊山组(C1g )粉砂岩;中上统和州、黄龙、船山组( C2+ 3 )灰色中厚层灰岩、白云岩;二叠系下统栖霞组( P1q)沥青质灰岩、孤峰组( P1k )夹灰岩的硅质岩、龙潭组( P2 l)砂岩,砂质页岩、大隆组( P2d ) 硅质页岩及灰岩; 三叠系下统殷坑组(T1y )泥岩,薄层灰岩;下统和龙山组(T1n )灰岩;三叠系中统(T2)为泥质粉砂岩;三叠系上统(T3)砂岩、砾岩为主;第四系(Q)为残坡积层。该地区含碳酸盐类岩石,当该地区有岩浆岩沿断裂带或者层间剥离等侵入时,通过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矿物,若岩浆岩分泌的热液含有矿质元素时会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聚集形成矿床,根据矽卡岩矿床的形成推测,该区的主要含矿层位是和州、黄龙、船山组灰岩,和龙山组灰岩和栖霞组灰岩,而和州、黄龙、船山组灰岩及其与高骊山组界面是该矿区重要含矿层位。
矿区构造
     矿区内由于印支运动形成了一系列褶皱构造,构造线呈北东方向,大致平行排列,由西向东有铜官山背斜,大通—顺安向斜,载公山背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