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七章 成熟后期.ppt

格式:ppt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七章 成熟后期.ppt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11/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七章 成熟后期.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
主讲:黄俊武
从清乾隆朝到宣统朝(AD 1736——1911)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成熟后期
此时期的园林积淀了过去的深厚传统,显示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但也暴露了某些衰落迹象,呈现逐渐停滞、盛极而衰的趋势
由于此时期的大量实物被保存了下来,所以一般人们所了解的“中国古典园林”,就是指成熟后期的中国园林
学****重点
历史背景
总体特征
皇家园林
总说
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造园的主要成就
私家园林(江南、北方、岭南)
寺观园林
其他园林
少数民族园林
经济、社会
乾隆盛世的繁荣掩盖着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四伏的危机
地主小农经济发达,工商业资本主义因素活跃
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逐渐酿成各地民变
政治
道光之后不断遭受西方列强侵略,逐渐沦为“两半”社会
文化
失去能动、进取的精神
艺术创作上守成多于创新,并且过分受到市民趣味的浸润,表现为追求纤巧琐细、形式主义和程式化的倾向
思想
就大多数士人而言,“娱于园”的观点取代了传统的“隐于园”
历史背景
成熟后期园林总体特征概述
皇家园林
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反映了中国封建王朝末世的盛衰消长
乾、嘉两朝,无论园林建设的规模或艺术的造诣,都达到了后期历史上的高峰境地
大型园林的总体规划、设计有许多创新,全面引进江南民间的造园技艺,形成南北园林艺术的大融合
离宫御苑成就最为突出,出现了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园林,如堪称三大杰作的避暑山庄、圆明园和清漪园
随着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经过外国侵略军焚掠之后,皇室就再无能力营建宫苑,宫廷造园艺术亦相对趋于萎缩,从高峰跌入低谷
民间私家园林
一直承袭上代的发展水平,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局面,江南园林居于首席地位
其他地区的园林受到三大风格的影响,出现各种亚风格
私园技艺的精华荟萃于宅园,而别墅园却失去了兴旺发达的势头
文人园林更广泛地涵盖私家造园活动,但特点逐渐消融于流俗之中,失却了思想内涵
尽管具有高超技巧,但大多不再呈现前代那样的生命力了
园林功能的变化
宫廷和民间的园居活动频繁,“娱于园”倾向显著
园林已有赏心悦目、陶冶性情为主的游憩场所,转化为多功能的活动中心
公共园林
在上代的基础上,又有长足的发展,独特性格突出
虽有普遍开发,但多半处于自发状态,规划设计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注,始终未达到成熟境地
造园理论
造园的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再没有出现像明末清初那样的有关园林和园艺的略具雏形的理论著作,更没有进一步科学化的发展
文人涉足园林不像早先那样比较结合于实践
西方园林文化开始进入中国
欧洲传教士主持修建圆明园西洋楼,西方的造园艺术首次引进中国宫苑
多半局限于局部和细部,未引起园林总体上的变化,也未形成中西两个园林体系的复合、变异
乾隆时期
大规模的皇家园林营建,包括:
以西苑改建为主的大内御苑建设,包括东苑、景山、兔园、西苑、紫禁城
北京城郊及畿辅、塞外各地的行宫和离宫御苑建设(北京西北郊和承德两地尤为集中)
北京西北郊:结合水系整治,形成著名的“三山五园”(圆明园、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
北京远郊和畿辅以及塞外地区,著名的有避暑山庄、南苑和静寄山庄
是明清皇家园林的鼎盛时期,它标志着康、雍以来兴起的皇家园林建设高潮的最终形成
皇家园林
嘉庆时期
虽尚能维持乾隆时的鼎盛局面,但已不再进行较大规模的建置
道光时期
没有财力营建新园,大内御苑仍原貌保持
但郊外和畿辅各地御苑情况则有很大变化
畅春园破败;绮春园改名“万春园”;撤去清漪、静明、静宜三园的陈设
圆明园和避暑山庄每年仍进行维修和翻建
其他行宫御苑有的维持现状,有的废置不用而坍毁
咸丰时期
英法联军焚烧圆明三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