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句容各地地名大观.doc

格式:doc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句容各地地名大观.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5/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句容各地地名大观.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句容各地地名大观前言你如果是句容人, 你住在或曾经住过句容某个地方, 你知道那个地方地名的由来吗,能说出那个地方的传闻故事吗?也许不能。经多年采访、收集, 我将尽可能多的地名来历、传闻趣事汇集成册, 形成大观,公开发布。我不是中央情报局, 也不是地方统计局, 我只是一个句容传统文化的草根,编辑这本《句容各地地名大观》,意在存入《民间句容市志》, 让其得以长期保留。句容素有“五山一水四分田”之称, 境内岗冲宕坡、河流村庄错落有致,和谐有序。百姓靠山而居、择水而栖,因而在山水地名上也呈“五彩缤纷”之势。句容自然村庄上千,而上千年的村庄有 70 多个,名称来历大致有这几种方式: 一是以姓氏加“家”、“边”、“头”、“巷”“庄”“岗”等字命名, 构成“某某家”,“某某边”,“某某头”等。二是以名人姓氏、故事人物取名。三是以山水地物、以村庄位置景观命名。四是南乡一带中原移民村庄,常以宗姓和“棚子”构成“某某棚子”。五是以寓意取名六是以寺庙取名“山水若画,地名如书”,地名较准确反映了句容的实际,也是句容两千多年以来历史文化的一种积淀, 也是句容文明史的缩影, 每个名称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当然, 由于阅历、精力、水平有限, 遗漏、错误在所难免, 希望纠错、补齐。各地地名按原城镇、华阳、石狮、黄梅、大卓、下蜀、宝华、亭子、东昌、陈武、白兔、行香、春城、茅山、茅西、后白、郭庄、葛村、二圣、三岔、天王、袁巷、磨盘等乡镇分类。句容城镇有关地名城镇公元 239 年筑土城, 1554 年筑砖城,民国,以东西大街为界, 大街以南为华阳镇,大街以北为崇明镇,故名城镇。北阳门唐代句容城修筑东、西、南、北、白羊( 今北阳门)、上羊六城门,白羊(今北阳门)句容六门之一。马槽巷原名昇仙街。元代, 至大 2年, 公元 1309 年, 句容郡王王府设在柴巷、轿巷、马槽巷一带。马槽巷, 王府养马的地方。传说每年十二月二日茅君驾白鹤于此会众仙, 元至大二年(1309 年) 武宗封绰和尔为句容郡王,为郡王养马处,明改为马槽巷,沿用至今。柴巷为柴草贸易市场,又说是郡王堆放柴草处,明朝起名柴巷,沿用至今。轿巷原名废巷,元为郡王放轿处,清朝改为轿巷至今。王府存放轿子的巷子。鲜鱼巷口传说因张邋遢卖鲜鱼而得名。四牌楼原名四桂坊,明, 天顺六年(1462 年), 举人戴仁、胡汉、曹澜、李澄四人共建四桂坊,弘治元年(1488 年) 改为四面牌坊。东为正本清源, 南为承流宣化, 西为奉法循里,北为节用爱人。清代置匾额。位于十字路口而得名。马疲岗弘治县志载,此岗较高,坡陡,马上岗吃力疲倦故名。樊家巷公元 1275 年, 樊渊任广东宣慰司, 母死, 孝母辞官, 元皇庆二年(1313 年) 封孝廉,告老住此而得名。寺街此街通崇明寺,宋太平兴国五年(980 年) ,因崇明寺而得名。寺巷寺街西边的一条小巷,故名。宋元佑八年(1093 年) 建大圣塔在巷北,现东起寺街,西至华阳路,沿用至今。土巷宋元祐 8年, 公元 1093 年, 建大圣塔取土的地方。传说, 大圣塔建成,将一部分土堆此而得名。井巷公元 516 年,梁武帝时在巷内凿井而得名。南起西大街,北通凌家圆。十八弯巷内左右弯曲多而得名。庙巷(今文化巷) 此巷有孔庙、城隍庙而得名。后因文化馆、电影院等设在此巷, 1978 年改文化巷。凌家园过去巷内有凌家花园而得名。建于明代,毁于清咸丰年间,园前原为扇子巷、白露巷。小宝塔此地原有小宝塔一座而得名。明代为白塔巷,民国时期称小宝塔街,因有大圣塔,故称小宝塔( 塔已毁).。葛仙庵原为葛玄墓处,曾建有庵。葛玄曾从左慈学道,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东大街明弘治时县城已有 4 大街( 大街, 寺街, 义台街, 观街)17 巷。东大街原名动大街, 是城东西通衢。宋淳佑七年(1247 年) 铺石路, 后来发展成为大市,民居栉比,交易纷纭,为句容最早的市街。南大街原名义台街,为旌表孝子张常洧而得名。南堂巷清代张家设浸会堂而得名。华阳有关地名华阳镇陶弘景辞官隐居茅山,字号" 华阳隐居" 。民国 18年(1929 年)县城为东西大街为界,街南门为华阳镇,街北名崇明镇, 1949 年华阳、崇明合并。 1958 年建社时, 因公社驻地在县城东门外, 故名城东公社, 198 0 年, 因与金坛城东重名, 故以社境环绕县城更名为环城公社。后改名华阳镇。陶家原先,县城西部一带,陶姓居多,这里民间有“先有陶家坟,后有句容城”之说,说明陶姓宗族庞大,人多势众。陶家村子就以陶姓为名, 甲城原名仁威垒。梁元帝承圣 2 年,公元 553 年,仁威将军周弘俍为国子祭酒,筑城以居。南宋达奚将军屯兵弃甲于此,故名甲城。三台阁位于城西郊鸣鹤山(瓜子沟村西) 。公元 1639 年,明督学金兰建阁,乾隆《句容县志》载: “魁下六星曰三台”,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