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会计准则探究论文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新的经济行为、新的经济业务、新的市场工具不断涌现,提高会计准则自身的适应性和完美性,是一个长期博弈达到均衡的过程。
关键词:会计准则;博弈均衡;制定权;会计信息失真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认为,自己所制定的“公认会计原则”(GAPP)是最为完善和高质量的。但从2001年底开始,美国爆发了一系列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造假丑闻,使得诸如安然、世通等一批大型跨国公司纷纷破产,更导致了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安达信的解散,这严重动摇了投资者对财务报告质量以及资本市场有效性的信心。号称世界上质量最高、最完备的美国公认会计准则遭到来自各方面的质疑,批评的矛头直指准则低下的效率。虽然安然等公司的财务丑闻主要是由于公司管理层和审计师串通舞弊,但的确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会计准则及其制定模式存在的不足,引发了各国关于会计准则的制定效率和制定模式的争论。为此,美国于2002年颁布了旨在进行会计改革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萨班斯一奥克斯莱法》(Sarbanes—OxleyAct),特别强调要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就美国是否应改为“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进行四方面的研究:美国现有准则已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原则导向;从规则导向的财务报告系统过渡到原则导向需要多长时间;采用原则导向的可行性和可能的方法;对采纳原则导向进行全面的经济分析。
由于整个世界是不断发展和迅速变化着的,经济活动日新月异,新型金融产品和交易方式不断涌现,复杂程度也日益加深,这种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无法满足,也不可能满足未来日趋复杂和变化的不确定性情况,充其量只能适用于准则出台当时的外界条件。此外,尽管现行会计准则如此详细,但仍不完整,并没有将所有行业和业务事无巨细均包含在内,它的适用范围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美国准则中仅有关金融衍生交易的会计准则就长达804页,但是企业的金融创新非常活跃,新的衍生产品层出不穷,以至于准则仍然严重滞后于金融创新,不能满足需要。这其实是一个长期博弈达到均衡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博弈论来分析出现的问题。
什么是博弈论?一般认为,博弈理论始于1944年。数学家约翰。冯。诺伊曼(JohnvonNeumann)和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坦(OskarMorgenstern)合作出版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概括了经济主体的典型行为特征,提出了策略型与广义型(扩展型)等基本的博弈模型、解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奠定了经济博弈论大厦的基石,也标志着经济博弈论的创立。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也就是说,当一个主体的选择受到其他主体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主体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
引入博弈论的概念和方法改造经济学的思维,推进经济学的研究。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包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纳什博士在内的3位博弈论专家,可以看作是一个标志,这自然也激发了人们了解博弈论的热情。博弈论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前沿领域,已成为占据主流的基本分析工具。
一、会计准则制定权上的博弈
准则制定本质上是一种管制权力。管制的公共利益理论认为,管制是公众对纠正市场失灵的需求所产生的。
在这一理论中,准则制定机构或准则制定者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