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中国传统节日浅谈.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传统节日浅谈.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5/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传统节日浅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浅谈吕瑞霞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 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 还与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相联系,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或者一个民族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它实质上是与人类化联系在一起的。原始人钻木取火、刀耕火种,崇拜自然、图腾、祖先与神灵;宗法制社会形态下,人们讲究长幼尊卑、人伦血亲、礼教德治。各个历史阶段, 人们祭祖、拜月、踏青、登高、折柳驱邪……人类的行为观念随着人类的起源、进化、发展日益丰富, 文化的内涵也随之渐趋深厚。如某些行为、观念变成大多数人约定俗成的****惯性定势, 则成为一种****俗, 有些****俗以节日或民风民俗的形式存在下来。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目前有全国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传统节日达 200 多种,而其中最主要的有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 6 种。 1. 中国传统节目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据史料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周代才叫“年”。“载”、“岁”、“年”都是指谷物生长周期, 谷子一年一熟, 所以春节一年一次, 含有庆丰收的寓意。关于春节的另一种说法是: 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免去灾祸。清明节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这时,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 草木萌茂, 农业上开始忙于春耕春种。江南有农谚这样形容清明: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关于中秋节的起源, 有一种说法是秋报的遗俗, 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 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 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重阳节在陕北是正式收割的季节……从传统节日的起源看, 大多出于农耕目的, 虽然在流传过程中, 有些节日淡化了农耕印象, 但传统节日体现或根植于古代农耕文化这一点是确定的。 2. 中国传统节日体现了原始观念文化对大自然的崇拜是先民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 这里的大自然主要指太阳、月亮、大地及除此之外的自然物。《风土记》中记载: “仲夏端午,烹骛角黍( 粽女)”,端午节采棕叶、包棕子体现了人们对植物的崇拜。在中秋时节, 古代贵族和文人学士会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 观赏祭拜, 寄托情怀, 无论是祭月还是赏月都体现了对月亮的崇拜。春节祭祖、清明扫墓是对祖先的崇拜。图腾崇拜是较为高级的宗教形式。原始先民都相信自己的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 并以之作为氏族崇拜的对象。端午节赛龙舟的****俗早在屈原之前就出现了, 这正体现了人们对龙图腾的崇拜。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说: “距屈子投江千余年前,划龙舟之****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图腾——龙, 以祈求避免常见的水旱之灾。祭祀之日便是端午, 在水域中竞划刻着龙饰的舟船是‘龙祭’的重要内容。”3 中国传统节日反映出古代宗法文化的特征中国长期处在宗法制社会形态下, 在宗法制度下, 人们重血亲人伦, 讲究礼教德治、长幼尊卑、贵贱有别。宗法制社会形态下的一系列要求在传统节日中找到了很好的依托。春节祭祖、清明扫墓, 把人置于血亲人伦中, 体现出一种“人道亲亲”。《礼记· 大传》中这样解释“人道亲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