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创新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7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创新研究.doc

上传人:露露二天 2021/2/4 文件大小: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创新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已经逐渐成为第三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面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阶段的各种问题,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管理创新机制十分必要。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学研结合,不仅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径,还需要构建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创新机制。在充分把握文化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企业、高校、科研结构三方面相结合,提出完善产业链、积极引进创新人才、降低投资门槛、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平稳发展。
关键词:产学研;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创新机制
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全球化、体验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据统计,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日创收额能够达到200亿美元,并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且受到体制的限制,导致一直处于低附加值、低利润、低质量的三低状态。为了更好地提升国家高端产业生产制造能力,重塑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舆论形象,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尽管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但想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从产学研三方面同时入手,正确把握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规律,不断创新管理机制,使文化创意产业由向外驱动转为内生发展。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规模较小,缺乏竞争力。近几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2014年文化产业创收总量达3474亿美元,%,国民生产总量所占比例增加3.9%。虽然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总量保持稳步上升,但部分增长额都来自于中小企业。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对服务业的需求不断扩大。早在2010年我国人均收入已经超过5000美元,根据马斯诺需求的层次研究,我国已经开始进入精神消费时代,即人们精神文化类消费远超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此时,文化创意产业应保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维持精神文化消费的供需平衡。但实际情况是,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只能够满足25%的消费人群,大部分文化类市场未被发掘,文化类消费仍无法超过饮食类消费。文化创意产业生产规模小、生产质量低下及对市场反应周期较长是现阶段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通病。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与一般商品不同,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所包含的文化创意内容中。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文化纪念周边之类的实质产品,也可以是旅游、电影、话剧之类的无形产品,每一种产品或相关服务都能够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丰厚的资金回报,这些产品利益链条的背后就是产业合作的产业链。[1]除极少数政府扶持的文化创意企业,国内多数文化创意企业都未形成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反馈等完整的产业链,整个行业的资源分散较为严重,经营单位众多,集约化程度不高,导致核心竞争能力明显不足。2.知识产权创新及保护能力不足。文化创意产业以推出文化创新产品及服务为主要经营范围,对创新能力的严格要求是保证文化创意产业顺利发展的前提。熊彼德创新理论曾指出,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其主体是企业家。因此,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化创意企业自身。[2]企业的运营大都以攫取利润为目的,相比于费时费力的自主创新过程,企业更倾向于成本更低的复制和模仿。文化创意企业创新能力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