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违约责任相关法律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4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违约责任相关法律论文.doc

上传人:无需盛会 2021/2/5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违约责任相关法律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违约责任相关法律论文
摘要:违约责任是合同法上的一项重要的制度,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则是该制度的本质和核心内容。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指在违约行为发生后,确定违约责任得否成立应遵循的准则或根据,也是贯穿于整个违约责任制度并对责任规范起着统帅作用的立法指导方针。现今法学界主要存在过错责任和严格责任两种归责原则。我国现行的《合同法》采用的是严格责任原则为主,过错责任原则为补充的归责原则。与此同时,公平责任原则也成为归责原则研究的新趋势。
关键词: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
一般地说,当事人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协商订立合同之后,就应当自觉履行合同的义务,恪守合同。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的种种原因,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违反合同义务的情况。若放任当事人的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这无疑是对双方当事人“合意”的否定,是对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的否定。因此,法律设立违约责任制度,一旦债务人不履行合同约定的债务,则该债务在性质上转化为一种强制履行的责任,从而使合同所设立的债权得以实现。同时,怎样确定究竟由合同哪一方来承担违约责任,也就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一、归责原则的概念
民事责任的认定必须依循一定的归责原则。所谓归责,并非为“责任的归属”?,它表达的是违约方对违约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判断过程。有学者指出:?“责任是归责的结果,但归责并不意味着必然导致责任的产生。责任的成立与否,取决于行为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是否符合责任构成要件,而归责只是为责任是否成立寻求根据,而并不以责任的成立为最终目的。”
所谓“原则”系指具有普遍意义的抽象化准则,是责任判断过程中应遵循的具有最高效力的根据。因此,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指在违约行为发生后,确定违约责任得否成立应遵循的准则或根据,也是贯穿于整个违约责任制度并对责任规范起着统帅作用的立法指导方针。其本质如下:其一,违约责任归责原则适用对象具有客观性。适用违约责任归责原则加以判断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违约行为以及据此导致的事实后果,并不需要考虑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过错并非违约责任的要件。其二,归责原则具有法定性。违约责任制度中的归责原则,是由国家通过立法方式确定的。归责原则是可以用法律条文明确地规定下来的,既要与现行的法律原则相符,又要与民法规定的平等、等价、公平和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等基本原则相吻合。
故归责原则即为归责的规则,它是确定行为人的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也是贯穿于整个民事责任制度并对责任规范起着统率作用的立法指导方针。归责原则是在进行违约行为所导致的事实后果的归属判断活动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标准。
二、两种主要的归责原则
纵观各国民事立法,在合同责任的归责方面,主要采纳了过错责任或严格责任两种归责原则。在合同法上,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是相对立的归责形式。一般认为,大陆法系沿袭了罗马法后期的传统过错原则,强调要有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即过错)才能承担合同责任,因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导致债务不履行时,债务人可免除责任。这里有两层含义:首先,过错责任原则要求以过错作为确定责任的构成要件。即确定违约当事人的责任,不仅要考察违约人的违约行为,而且要考察违约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