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人民币汇率调控机制分析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3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民币汇率调控机制分析论文.doc

上传人:临近再说 2021/2/5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民币汇率调控机制分析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民币汇率调控机制分析论文
人民币汇率调控的基本特征
所谓汇率调控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本外币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之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通过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及法律手段而对汇率水平进行调节的过程。我国自1994年进行汇率体制改革以来,中央银行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控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调控目标下,汇率变动呈现出明显的“调整不足”。按照一般汇率理论分析,汇率虽然是货币之间的比价,但归根到底是由国家之间的综合经济实力所决定的。汇率对于实质经济变动的反应不仅是迅速和灵敏的,而且往往存在“汇率超调”的现象,即汇率变动幅度通常会大于实质经济的变动幅度。例如,1995年4月,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还保持在80日元兑1美元的高位水平,但一年多以后,日元兑美元汇率却跌至110日元对1美元的水平,跌幅达40%,显然大大超过了同期美日两国的实际经济变动幅度。反观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化趋势却正好相反,在中央银行的干预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表现出明显的“调整不足”,无论两国实质经济发生什么变化,人民币汇率都表现出一种超稳定的状态。显然,在我国央行稳定汇率的调控目标下,人民币汇率变化作为反映经济变化的“显示器”与“放大器”的功能消失了。也正因为如此,尽管我国一再强调汇率体制改革后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但实际上自1996年开始,国际社会就将我国纳入实行固定汇率的国家之列。
在汇率调控过程中实行强制结售汇及结售汇周转头寸和最高持汇规模的双重限制。虽然自1994年上海外汇交易中心成立以来,我国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但在这个市场上仍存在诸多的限制,强制结售汇制就是突出的表现。按照这样一种制度安排,内资企业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入必须出售给政府,资本项目下的外汇也必须调回境内,出售给政府或保留,而进口用汇则需经过真实性审核批准。为使银行间的外汇资金能够流动,1996年4月建立了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在这一市场上,银行每天买卖外汇的差额形成外汇周转头寸,外汇管理当局对其外汇头寸实行上限管理,超过限额的外汇必须卖给中央银行或其他没有达到上限的银行,央行对银行出售的外汇也必须购买。总之,在实行强制结售汇条件下,企业不得持有超过外汇帐户限额以上的外汇,外汇指定银行不得持有超过外汇帐户周转头寸限额以上的外汇,甚至连外国直接投资也必须由中央银行通过人民币外汇占款方式全部吸纳,这样,中央银行实际上成为外汇市场的最终出售者,也是唯一的造市者,换句话说,在外汇市场上,中央银行承担着干预汇市和扎平市场交易的双重任务。
在强调汇率稳定的同时,中央银行放任外汇储备的不断攀高,使人民币潜在升值压力始终难以消除。我国现有的强制结售汇体制决定了国际收支的顺差会直接导致银行间外汇市场的结售汇顺差,即美元相对人民币供给增多。如果中央银行不采取一定程度的“管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其直接结果就是人民币升值。而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必须入市干预,收购美元,卖出人民币,所以保持汇率稳定的必然后果就是外汇储备的大幅上升。我们很容易从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化趋势来验证这一点。如果说在外汇储备还很稀缺的时代,增加外汇储备也是中央银行意愿的追求目标,那么当储备已经远超过国际公认的保持三个月进口支付的安全警戒水平,继续大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