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单位代码 10475 学号 104753100449 分类号 硕士学位论文论刘震云小说中的日常美学科、专业: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当代文学研究申请学位类别:文学硕士申请人:田静慧指导教师:魏春吉副教授二〇一三年五月 Theory of Liu zhenyun daily beauty of the novel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of Henan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of Arts By Tian Jinghui Supervisor: Chunji May, 2013 I 摘要当代中国作家中,刘震云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早期在文坛崭露头角,后来随着《塔铺》的发表声名鹊起,这几年他的创作紧密结合当前大众娱乐精神的要求,又吸引了许多大众的目光。去年他又推出新作《我不是潘金莲》,获得众多读者好评。刘震云小说获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他始终坚持为民众而写作,他通过描写日常生活的琐碎、一些小人物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下对现实的妥协以及最终导致的人性异化,反映出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对人类的何去何从不断的进行思考。同时,他又以戏谑的语言,无情地嘲弄和解构着历史,给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以警示。他继承了五四以来“人的文学”的传统,与此同时又在小说的创作上进行不断的尝试,由此可见他在中国文坛中是一位继承者和改良者。无论是继承还是发展,作者坚定的秉承着为人民写作这一立场,他这种独特的平民化视角使得作品有着强烈的批判性,呈现出一种日常化书写以及日常美。本篇论文以此为切入点,以期更好地理解刘震云小说创作的价值意义。本篇论文主要采用存在主义、文艺学、心理学等理论,采用研究文本的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刘震云小说创作的日常美进行论述: 论文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章主要来综合评述一下刘震云的小说。从刘震云早期作品直到现在的新作,大概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最开始的作品尚有一些温情,到后来他将目光转向日常生活的冗杂以及写小人物的无奈,这其中已经开始融入作者一些冷静的思索。中期他又进行一些写作方面的试验,“戏谑”“反讽”贯穿于这一时期的创作中,借此达到他对历史的解构与嘲弄。近些年,他的作品与影视剧密切结合,迎合了当下大众的消费要求。目前评论界对刘震云的小说创作大致分为三种不同的研究视角,分别有作品主题论、语言和叙事论以及反讽手法的运用。第二章是本篇论文的重点,这一章主要来阐述刘震云小说体现出来的日常美,主要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分别从作品语言、叙事、结构等方面来研究。小说的语言呈现出来一种口语化,而且他作品中的口语有世俗、反讽、戏仿等特征,多种特征交织在一起, 而且作者写语言的同时,还揭示出当前“沟通”这一难题。小说的叙事美主要是从叙事理论、作品结构、叙事风格以及描绘的场景等方面来论述。最后对刘震云的新作《我不是潘金莲》予以分析。 II II 第三章刘震云小说创作的意义。值得肯定的是刘震云的平民写作立场,以及对于国民劣根性的无情批判。同时,作者在面临着城市和乡村的双重拒绝下,冷静的思考人的何去何从,对于人类表示出了巨大的人文关怀。关键词:刘震云,小说,日常美 III ABSTRACT Contemporary Chinese writers, Liu Zhenyun is a play a decisive role. Early in the literary world cut a striking figure, and later with the "tower shop" published the rise to fame, the years of his creation in close connection with the current popular entertainment spirit requirements, also attracted many people's attention. Last year he launched a new "I am not Pan Jinlian", access to many readers. A key factor in Liu Zhenyun's ess is his insist on writing for the people, he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daily life, some people in the ideal and re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