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策略.doc

格式:doc   大小:7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策略.doc

上传人:露露二天 2021/2/8 文件大小: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策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策略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既是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要素,也是科技转化成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以传播要素为视角对中国农业技术推广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扩大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策略;传播要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由于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接受农业技术技能培训的普及率也偏低,农业技术推广大多依靠亲戚或邻居等因素导致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效果却不够明显。首先,据《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显示,%,但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距离。尤其是贫困地区,其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只有40%,与我60%~80%相差甚远[1]。其次,据农业部科技司统计数据表明,1999-2007年我国共申请4695件农业植物品种,而同期国外申请总数为184件,%,%[2]。本文主要以传播要素为主线分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现存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1农业技术推广的传播学理论基础
传播过程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反馈的过程,根据美国学者H•拉斯维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的观点,整个传播过程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传播者、信息、传播渠道、受传者、传播效果。本文以这5个要素为主线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在传播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

传播者是信息来源的制作者,是沟通的启动器。传播学研究认为,有效的传播源应具备具有几个主要特征:一是具有权威性且强有力;二是具有吸引力、亲和力,并有能动性;三是具有可靠性和真实性等[3]。

信息是传播的主要内容,李南田对传播内容的研究结果表示:信息须具有清晰结论;一致的和使人愉快的信息更易被受传者接受;安排在最先和最后的信息更易被受传者接受;只传递一种倾向和两种都传递的信息,其被接受程度取决于受众的特点;信息反复出现,可增加效果,过多出现则降低效果;信息须具可听性、可读性、趣味性、词汇多样、结合现实等[4]。

关于传播渠道的研究认为:纸质材料、听觉信号和动画信息为最有效的传播方式,而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农民更易接受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的方式。

传播过程中,受传者作为关键性主体对传播的有效性起着决定性作用。罗杰斯《创新的扩散》中将不同类型的受传者大致划分为:先行者,早采用者,早期大多数,晚期大多数,落后者五类。因而在传播过程中应根据受传者的个体差异性采取不同的传播节奏、传播方式等传播技巧,以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农业技术传播中的受众——农户的个体差异较大,并容易受人际传播影响,因而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应采取差异化传播策略。

传播效果通常是指受传者对传播内容的接受程度,它反映了对传播者通过信息传递而对受传者思想及行为的影响程度。在农业技术推广中,传播效果则体现在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接受程度及其使用效果。本文所探讨的便是如何利用前四种传播要素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2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传播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