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农田水利灌溉灌溉水合理使用.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田水利灌溉灌溉水合理使用.doc

上传人:阿哈哈哈吧哈哈哈 2021/2/9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田水利灌溉灌溉水合理使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农田水利灌溉灌溉水合理使用
1灌溉系统水运行的三个环节及其利用效率
灌溉水的运行可分为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水的利用效率的问题。第一个环节是从水源,通过渠系到田间的输水环节。目前,我国综合的渠系水利用系数比较低,约为0.5左右。因此,进行以渠系防渗为中心的灌区工程改造与建设是节水灌溉的主攻方向之一。第二个环节是灌溉水在田问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灌溉。我国目前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约为0.8左右。推广喷微灌等先进灌水技术,改进地面灌水方法、加强田间工程建设,有利于提高田间灌溉水及降水的利用,也是节水灌溉的主攻方向之一。第三个环节是作物对田间水分利用,指标是作物单位耗水量产出的粮食。目前,我国综合的作物水分生产率约为0.8—1.0kg/m。发达国家可达到2kg/m3以上。为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应采取农业水利综合措施,如培育耐旱高产优质的作物品种,通过覆盖及耕作措施减少无效的棵间蒸发,采用非充分灌水技术减少作物蒸腾等,是节水灌溉最具潜力的方向。
2灌溉水的合理利用避免过量灌溉
大多数的灌溉水都不可能被完全吸收,有的水因为浇灌速度太快形成径流而损失,有的水则因为蒸发而损失,但是水的最大浪费来自于过量灌溉,土壤就像海绵,它对水的保持能力是有限的,灌溉时最多使土壤含水量达到这个上限,超过此上限的灌溉水在植物根区以下通过深度渗透而流失,不能被土壤保持,因此不能被植物利用,所以在使用灌溉系统时,灌溉深度不宜超过植物主要根系活动深度(即根量占总根量80~90%土层深度)。考虑土壤的渗透能力。在坡度大和土壤渗透能力差的地方,需将灌水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进行以免产生径流损失。比如在某个灌溉区域,根据植物需水量的要求需要灌溉20分钟,但是当灌至5分钟时径流产生,如果继续灌溉,大量的水都将流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这2O分钟分成4个时间段,每段灌5分钟,中间间隔15分钟以供土壤渗透。灌溉控制器一般每个程序都设有4到8个启动时问,可以通过多次启动来实现分段灌溉。有些控制器(比如雨鸟MC等系列控制器)更是专门为此设计了“循环+人渗”功能。选择合理的灌溉时间。傍晚浇水并非好主意,因为这样一来植物叶面在整个夜晚都是湿润的,这将为真菌的入侵创造有利条件;中午浇水对植物而言是个好的选择,但是在中午由于蒸发产生的水损失也越大。我们可以尝试从早上5.o0—10.00浇水。这个时间段的阳光不强、风比较平静、温度也比较凉爽,在这种情况下,叶面的水在白天被晒干,能减少感染真菌的机率,也能减少高温引起的水份蒸发。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风比较大的情况下,要使用低仰角喷嘴,以减小水的漂移。分区灌溉。任何灌溉系统的目的都是供给植物以适量的水,避免浪费。不同植物的需水量也不同,只要我们根据植物的不同类型将灌溉系统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单独设置运行时间就可以确保每种植物只获得需要的水。比如相对地被植物、灌木或树木,草坪的根系更浅,对水的需求更大也更频繁,在灌溉系统中就最好不要把它们分在同一区域。适当的覆盖。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适当的覆盖物有助于保持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份蒸发、减少种子流失、防止土壤板结。覆盖物可以选择有机物如木屑和堆肥,也可以是无机物如石灰石和具有透气性的塑料,但不能使用非透气性的覆盖物以避免影响种子的呼吸。雨水的利用。有必要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调整灌溉制度,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