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鉴赏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鉴赏 0 在人类早期活动中,文字还远未形成以前,就已有了绘画的萌芽。大约在距今八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彩色陶器上画上各种图案花纹, 或一些动物的形象。把过去的历史记载和近年来考古发掘中出上的文物对照来看, 我。最突出的例子便是 1949 年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山楚墓中出土的一帼晚周帛画。画着一个侧身而立的细腰长裳的女子, 合掌敬礼, 左上方为乘龙跨凤升天之像。画家运用细劲有力的线条, 生动地描绘了仪态端庄的女子, 矫健腾飞的龙凤, 表现了作者杰出的艺术才能。但汉以前的绘画,笔墨简略,构图还未臻复杂。秦汉时代, 对画工和画家作了不少记述。汉元帝时的御用画工毛延寿, 就是一个很好的肖像画家,把人物的像貌和年龄特质都能画得很逼真。同时汉代石刻如画像石、画像砖等, 存世很多, 所以汉代又可以石刻艺术为其特征。另外在辽宁的辽阳、营城子, 河北望都等地发现许多汉墓壁画, 说明汉朝的壁画也开始盛行。从汉墓壁画的表现手法和特点来看,大都以朴实的墨线,勾出形象的轮廓,然后用朱、青、黄等明快的原色加以点染,具有技法古拙而风格鲜明的特点。东晋时期顾恺之的《文史箴图》, 是为西晋诗人张华《女史箴》一文作的几段插图, 在我国是最早的卷轴绘画, 在中国和世界画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魏晋南北时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勃兴期。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西等大画家, 蔚然并起, 他们继承秦汉艺术的传统,并大大发扬创造,后人对他们的评语是: “张得其肉, 陆得其骨, 顾得其神。”说明三人各有其独特的绘画风格。顾画中的线条, 具有连绵不断、悠缓自然、非常匀和的特点。历代画家称顾的用笔“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或是“青云浮空,流水行地”。陆是顾的学生, 画中的线条有连绵不断之状, 而被人称为“一笔画”。从文献记载获知张僧繇作画时,“笔才一二, 像已应焉,”有点像后来的速写法, 后来人将此种画法与顾、陆连绵不绝的一笔画加以比较, 则形成了“疏体”与“密体”两画派。同时随着佛教的传入, 他们又受外来艺术的影响,宫廷、殿堂、寺院中的壁画大大的超过了汉代。艺术表现手法和绘画题材也更加丰富多彩。花鸟画正在兴起, 人物形像描写已达到较高的成就。山水画虽说已开始出现, 但山水树石还很稚拙, 它们作为人物的背景时, 比例和处理上都不很恰当。如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一中说: 其画山水, 则群峰若若点钿饰犀栉, 或水不容泛, 或人大于山; 其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此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绘画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绘画的收藏、欣赏、评论之风也日益兴盛,产生了第一批系统的绘画理论著述。其中南齐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 ) 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绘画理论著作。书中对魏晋至南齐的二十七个画家分作六品加以评论, 书前序中提出的“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转移模写, 成为我国历代绘画批评与绘画创作所遵循的准则, 一千多年来, 对我国绘画创作和绘画理论批评发生了很大的影响。魏晋南北朝绘画的高度成就, 为我国唐宋时代艺术高潮的到来打下了深厚的基础。隋唐时期, 在我国古代绘画发展史上是一个光彩夺目的阶段。特别是唐代为我国文化艺术史揭开了光辉的一页, 在世界文化史上闪烁着金光。在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