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徐州市丰县中考物理试卷.doc

格式:doc   大小:741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徐州市丰县中考物理试卷.doc

上传人:435638 2021/2/11 文件大小:7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徐州市丰县中考物理试卷.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徐州市丰县中考物理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共10小题,1-7单选,每小题2分;8-10多选,每 (共10题;共23分)
1. (2分) (2018九上·邵阳月考) 关于电压、电流和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导体的电阻由它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决定    
B . 电路中有电流时它两端一定有电压    
C . 电荷移动就能形成电流    
D . 电压的作用是电路中产生自由电荷    
2. (2分)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能区分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它的音调不同    
B . 听到上课铃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 . 高架路旁修建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 (2分) (2016·大连模拟) 下列词语中涉及的光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凿壁借光    
B . 水中倒影    
C . 小孔成像    
D . 海市蜃楼    
4. (2分) (2017九上·深圳月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摩擦生电的实质是产生了电荷    
B . 绝缘体不能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子    
C . 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D . 验电器能够检验摩擦过的物体是否带电    
5. (2分)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 . 安全锤的锤头做成尖形    
B .  切蛋钢丝很细    
C . 压路机的碾子很重    
D . 书包背带做得较宽    
6. (2分) (2018·绵阳模拟)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用汽车走进了越来越多的家庭,汽车中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导航仪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导航    
B . 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C . 发动机的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 水箱中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有较小的比热容    
7. (2分) 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烧杯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分别盛有盐水、水和酒精,它们液面的高度相同,其中烧杯底受到液体压强最大的是(已知ρ盐水>ρ水>ρ酒精)( )
A . 盛盐水的烧杯    
B . 盛水的烧杯    
C . 盛酒精的烧杯    
D . 三者一样大    
8. (3分) (2019·丰南模拟) 关于安全用电常识和电磁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奥斯特实验说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B . 空气开关跳闸,是由于电路中电流过大而造成的,所以电路中一定是出现了短路现象
C . 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手能接触笔尾金属体
D . 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9. (3分)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距离越大作用力也越大
B .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与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C . 震后疾病防控消毒时空气中散发一股浓浓的药味,是药物分子的扩散现象
D .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功和热量是不同的物理量,单位也不同
10. (3分) (2017·丰县模拟) 如图所示,小灯泡规格为“6V ”(灯丝电阻不变),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a端时,;当滑片P移至b端时,电压表示数为4V,则( )
A . 小灯泡灯丝电阻是6Ω    
B . 电源电压是6V    
C .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是10Ω    
D . 滑片P位于b端时.    
二、 填空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共10题;共32分)
11. (2分) (2016八上·九台期中) 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700次,频率是________ Hz,人类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
12. (2分) (2016八上·凤庆期中) 小明乘坐公交车去学校时,看到车窗外的树木在向后运动,小明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作出的判断(选填“自己”或“地面”).若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4km,,那么公交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km/h.
13. (3分) 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物体,________ 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