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摘要:分析了常德市粮食供求现状,提出从生产领域着手,促进常德市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并从实行湘米优化工程、促进绿色种植、适当发展杂粮、发展企业+模式、抓好质量监管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粮食产业;提质增效;生产领域;常德
常德市地处洞庭湖之滨,是湖南粮食生产第一市,常年粮食产量350多万吨,商品量近一半。近年来采取“压单扩双”、集中育秧、确保耕地零抛荒、推广全程机械化操作以及加大耕地流转力度、扶持种粮大户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等措施,粮食生产面积出现大幅度恢复性增加,单产、总产也连创新高。2016年全市粮食生产面积达724万公顷,粮食总产382万吨。然而随着我国粮食产量连创新高,粮仓爆满;加上粮食价格国内外严重倒挂,粮食进口增加;特别是2015年湖南镉米事件的爆发,常德市粮食出现严重滞销。常德市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
1常德市粮食供求现状
近年来,常德市粮食流通市场出现了两少一多一高的局面:一是加工量减少。调查19家企业,2015年加工粮食3095万吨,比2014年减少256万吨,比镉米事件发生前的2012年减少965万吨。其中2家企业停止加工,11家企业加工量减少。二是外销粮食减少。调查19家企业,2015年外销原粮、成品粮20万吨,比2012年减少567万吨。三是外来粮食增多。调查城区2家大型超市,销售30多个品牌的大米,主要是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外和省外粮,本市只有4家企业、6个品牌大米进场,原有多家企业的产品退出。四是粮食库存高。粮食原粮与成品粮库存超历史。2017年来常德的东北米、国外米、湖北米销量不断增加,常德米销量不断减少,出现常德人不吃常德米的尴尬局面。
2从生产领域着手,促进常德市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21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实行湘米优化工程。一是推广优质稻品种。好种才能出好米,首先在品种审定上把关,除早稻品种外,中晚稻品种达不到国家三级优质稻标准的不予审定,从源头上淘汰劣质稻品种;其次凡是与企业签订了加价20%以上的高档优质稻品种种植,政府予以支持,每公顷补助150元。二是运作常德香米地方标志性品牌。目前市农业委正与市粮食局合作在市政府支持下运作常德香米地方标志性品牌,已进入收尾阶段,将打破湖南稻米无地方标志性品牌的局面。三是推广富硒生态种植。现在桃源优质稻+富硒生态种植已形成气候,产品畅销北上广,正在全市进行推广。22融入传统农耕文化元素,促进绿色种植。一是推广水旱轮作或种养结合。如一季水稻+一季油菜、蔬菜等,或一季水稻+虾、鱼、蟹等。二是实行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扩大绿肥种植面积,推广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进行稻田养鸭、养蛙,推广频振式杀虫灯、性引诱剂杀虫等。三是适当推广水稻直播等轻简栽培技术,同时结合抓鱼摸虾赏景等适当发展休闲等观光旅游业。23满足消费多样性需求,适当发展杂粮生产。利用人们想要吃的健康、保健的心理,适当恢复发展杂粮生产。一是利用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适当扩大马铃薯生产,力争由07万公顷
扩大到1万公顷;二是对国家四大主粮的玉米、小麦保持面积基本稳定;三是对红薯、高粱、荞麦、大豆、蚕豌豆、绿豆等其它杂粮因地制宜适当种植。24发展企业+模式,做优粮食产业。一是便于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生产过程中+优质稻+硒;组织生产